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黎波認為,近兩年有關“懺悔”圖書的出現,說明現在社會開始關注怎樣才能達到一種和諧與幸福。《懺悔無門》的作者王春元表示,懺悔是人類社會自省的一個良藥,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本質回歸,是最高級的良心發難。他是在借李春平的故事向社會發出警示,是向拜金社會發出的一聲怒吼。
上世紀80年代創作《索倫河谷的槍聲》的作家劉兆林,傾十年心血才錘煉出長篇力作《不悔錄》。劉兆林表示,“《不悔錄》寫我四十歲那年,短暫而漫長,有了許多的謊言和背叛的生活。我堅信,我的謊言和背叛,是忠誠的,那是對人生的忠誠。”而東西的《后悔錄》成書前三年就開始構思,他說:“因為我特別羨慕寫人的普遍心理的小說――我經常要后悔,所以我想寫一個后悔的故事,所以我就寫了這個小說。后悔是一個普遍的心理特征,所以我想也許用這種方式去寫作,更能夠跟讀者交通。”
作家東西則表示,在自己的《后悔錄》沒出版之前,他并沒看見在國內有類似的作品。“我的《后悔錄》不是懺悔,而是有中國特點的――后悔。中國少有人懺悔,而后悔幾乎是我們的特產。現在一下就冒出了《不悔錄》和《懺悔無門》,這不是出版現象,而是中國作家沒有取題目的想像力。一窩風地‘悔’,就像一窩風的‘狼’,會把讀者的味口搞壞。”東西說,如果自己的小說出在后面,他會回避前面作家的標題,至少給自己一點與眾不同。
來源:《中華讀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