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國家圖書館“四大鎮館之寶”背后的故事(圖)
2006-06-30

  主講人:陳紅彥

  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副主任

  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生生不息,文獻典籍的作用舉足輕重。

  5月26日至6月25日,218件國圖珍藏以及全國十幾家圖書館的部分古籍珍品在國家圖書館展覽廳免費向觀眾展出。這項由文化部主辦、國家圖書館承辦,名為“文明的守望”的展覽,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古籍珍品和保護成果展示。展出的每樣文物背后,都隱藏著一段傳奇,此次講座將為讀者揭開傳奇的一角。  

  國家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善本收藏地,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是國家圖書館的四大專藏,也是“鎮館之寶”,此外還有很多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敦煌遺書》——從掠奪中幸存

  《敦煌遺書》是1900年6月22日被一個姓王的道士偶然發現的,在莫高窟藏經洞(17窟)不到9平方米的地方,里面居然藏有大概四五萬件的敦煌遺書,這些遺書包括有漢文、藏文等多種文字,內容涉及經濟、醫藥、文學、政治等多個方面,從時間上來看,大約是5-11世紀的文獻,而正好這個時代的文獻資料是非常匱乏的,所以這個發現令世界很震驚。由于當時清政府腐朽無能,所以在發現了很長一段時間后,一直被外國的侵略者進行掠奪,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下令把剩余的文獻從敦煌運到北京。

  國家圖書館保存《敦煌遺書》的地方堪稱世界一流。原來國圖是將敦煌遺書堆放在一個柜子里面,非常擁擠。后來經國家撥款,專門修建敦煌庫房,制造了144個由檀木做的柜子,按照《敦煌遺書》的數量做了1萬多個盒子,每一個盒子里面只放一卷經書。

  《趙城金藏》——變成炭棒也能恢復

  《趙城金藏》是在金代刻的一部大藏,因為它藏在趙城縣廣勝寺,所以后人將它定名為《趙城金藏》。據說這個金藏是由潞州(今屬山西長治)民女崔法珍斷臂化緣募資修刻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趙城金藏》曾經差點遭日軍掠奪,后來在當地的僧眾和八路軍的通力合作下,輾轉很多地方才將此基本完整地保留下來了,但是保存狀況非常不好,有些經書受潮后造成霉變成了炭棒,有些經書已經殘破不堪。

  1949年,《趙城金藏》運至北平,移交當時的北平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收藏,成為國圖的鎮館之寶,這是第一批由政府撥交的珍貴善本,標志著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在政府的關懷下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國家專門調來4位富有經驗的裝裱老師傅幫助修復,歷時近17年,終于在1965年修復完畢。

  《永樂大典》——正本離奇失蹤

  《永樂大典》是明代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全書有11095,由于規模太大,當時沒有進行刊印,因此一直存放在皇家。明嘉靖皇帝非常鐘愛這部書,有一天宮中著大火,嘉靖皇帝一夜之間連頒三道圣旨搶救《永樂大典》,之后嘉靖特意命人照原本重錄,以另外保存。現在收藏的都是嘉靖年間所抄的副本,永樂年間的本子既沒有存的記載,也沒有毀掉的記載,至今還是一個謎,有些人猜測是在嘉靖皇上的陵墓里面放著,但是這個陵墓還沒有開,所以也無從推測。

  國圖《永樂大典》的擁有量達到221冊,實際收藏量達到161冊,其中有60冊在古物南運時存在美國,后來被還到臺灣去了,但是在其標簽上仍然保留這“平館藏書”的字樣,因此還是屬于國圖的財物。在做敦煌遺書庫房的時候,還專門制作了三個大柜子來保存《永樂大典》,其中60個抽屜是空的,就是給臺灣60冊書留出來的,期待有一天能夠再回來。

  關于國圖收藏的最后一冊《永樂大典》還有一個小故事。1983年,在山東掖縣文化館上班的孫洪林,在一本臺歷見到了《永樂大典》,才知道家里有本“破書”竟然是國寶。當孫洪林發現時,其天頭地腳已經被剪了下來。原來是孫家老太太拿它們做了鞋樣或者卷煙抽了。幸好,老太太雖不識字,但從祖上因襲了敬字惜紙的傳統,凡是有字的地方都沒動剪子。后被送還國圖的時候,工作人員將天頭地腳重新修補上去了。

    《四庫全書》——幸免于難的一庫

  《四庫全書》是在乾隆年間修的叢書,當時一共抄了7部,最初成書四部,分藏于紫禁城文華殿后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沈陽故宮的文溯閣,合稱“北四閣”。后來為了方便南方士子讀書又續抄三部,分貯于揚州的文匯閣、鎮江的文宗閣、杭州的文瀾閣,合稱“南三閣”。

    文津閣本1913年從承德啟運,1914年到京后暫存故宮文華殿,1915年由京師圖書館正式接收,現為國圖鎮館之寶。而且國圖保存的《四庫全書》是現今惟一原架、原函、原書一體存放的一部,共128架,6144函,36304冊。  

    過去認為《四庫全書》七部是一樣的。上世紀80年代,臺灣商務印書館曾影印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給使用者以極大的方便。1991年底,當國家圖書館楊訥研究員主持進行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與文津閣《四庫全書》原書核對錄異的工作時,卻有了驚人的發現。在完成的集部和史部中,集部收書1273種,存有差異者788種,占62%;史部收書566種,存有差異者290種,占51%,差異程度也各不相同。  

    《資治通鑒》手稿——上有司馬光親筆感謝信  

    國家圖書館還藏有一件久負盛名的國寶級文物———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的手稿,原稿全長29行,460余字,是現今《資治通鑒》第92卷的內容,記錄的是永昌元年的事情,但文字與現在通行本有很多不同之處。在這卷手稿中,幾乎每段史實都只寫了開頭幾個字,以下就以“云云”二字代替。專家據此推測,此殘卷可能是《資治通鑒》的初稿。  

    手稿還附有一封書信“謝人惠物狀”,據書信內容推測,手稿的紙張是范仲淹之子范純仁送給司馬光的哥哥司馬旦的,當時的紙張比較珍貴,因此司馬光寫了一封感謝信,但是在書信的落款之處,司馬光沒有詳寫其官銜,而僅用“具位”二字代替,因此專家推測這也不是正式書函。  

    歷史記載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鑒》的手稿有整整兩間屋子之多,但是目前只保留了460余字殘卷。手稿的卷末有數十枚紅色的藏印,這些藏印也表明從宋、元、明、清以來,歷代藏書家將這件手稿視為瑰寶,爭相收藏,上面還有乾隆皇帝的藏印,說明皇家也是將此作為寶貝在收藏。

    來源:北京科技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