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北岸】
前后北岸原本為兩條河所夾,南是顧塘溪,北是白云溪,“前后北岸”的稱呼由此而來。
在常州2500年的文明史中,這片總面積不超過4萬平方米的狹長三角洲是一個奇跡般的存在。僅在明末清初,這里就出了4名狀元、2名榜眼、2名探花。當地人說,“半灣都是詩人屋”。
名流世家的宅院從顧塘溪始,到白云溪止,宅院大門朝顧塘溪開,后門朝白云溪開。官宦往來、同儕唱和走前門,所以顧塘溪上的碼頭巍峨高大,派頭十足;內眷、丫環、家丁走后門,所以白云溪上的碼頭小巧精致,與一般的江南水鄉差別不大。
1950年代和1970年代,顧塘溪和白云溪先后因修建馬路和建人防工程,被填平成今天的延陵西路和迎春步行街。
一紙拆遷令的到來,讓素有“常州文脈”之稱、1987年被確立為“常州歷史文化保護區”、1996年為常州贏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稱號的老街區,變成了瓦礫遍地的地方……
93歲的吳國梁坐在位于常州市前北岸74號的自家門前。他身后是一座老屋,眼前是一片瓦礫。
吳老爺子是“蘇東坡的信徒”。53年前,他因仰慕蘇東坡的文采風流買下身后的老屋———那是蘇東坡的終老地“藤花舊館”的一部分。
從1980年代開始,就有不少人打這座臨街老屋的主意,有人想以22萬元買去當店面房,有人以市中心的兩套大居室住宅作為交換籌碼,這些都被吳國梁拒絕了。在一波又一波的裝修潮里,老屋沒動過一片瓦、一根窗欞。
82歲那年,老人顫顫巍巍地爬上梯子,用毛筆在門楣上寫下“亦坡居”———“亦”是象形的寫法:一個屋檐之下,一個“人”走在另一個“人”身后。
85歲的趙爭把自己位于常州市前北岸7號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騰出來,為八世祖趙翼(清朝詩人,寫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詩句,與袁枚、蔣士銓并稱“江右三大家”)辦了一間紀念館?,F在,這個紀念館里已經看不到像樣的展品,小偷在墻上鑿了一個洞,能拿走的東西都拿走了。
“同病相憐”的街坊們
趙家兩口子剛剛輸掉了官司。
趙蘇謀也是趙翼的后世子孫。他位于前北岸14號的房子是老祖宗宴請賓客、賞花作畫的花廳。
2004年10月8日,趙蘇謀收到一紙拆遷通知書。這封通知書列出了常州市計委、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市建設局的相關批文,并寫明“建設項目為前后北岸地塊改造工程”。
“地塊改造工程”在這些公文的描述中呈現出更清晰的輪廓——工程建設主要功能是“商辦、文化娛樂等,并同步實施文保區的修繕整治”,土地用途是“文化娛樂、商業、辦公、旅館、文?!保瑒舆w理由是“進行房地產開發”。
以前,“文化保護區”對居民們來說,或許只是立在街口的一塊石碑?,F在,這塊石碑有了特別的意義:“街頭的石碑明明講我們的房子是文物,文物也好拆的?!”
趙蘇謀和鄰居管德全(清代漕運總督管干貞的后代,所居前北岸14號是省級文保單位管干貞故居的一部分)、馬梅芳(所居前北岸73號經專家考證是蘇東坡終老地“藤花舊館”一部分,1991年,馬梅芳從市房管所將73號購作私宅)先后向市建設局提出質疑:對普通民宅的拆遷辦法是否適用于文物?
2006年2月底,市建設局向提出質疑的拆遷戶出示了“市文管委復市建設局函”,公函稱,14號管家住宅和73號馬家住宅不屬于省級文保單位“管干貞故居”和“藤花舊館”的本體范圍內,在前北岸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有關古建筑的保護,按省文物局批準的修繕整治方案進行。根據這封公函,建設局認定這三家的住宅均在拆遷的范圍內。
越來越小的保護區
看到“文管會復建設局函”后,管德全和律師按圖索驥,分兩次找到文管會主任呂耀明。
第一次,兩人問呂耀明,判定管德全居所不在管干貞故居本體范圍內的依據是什么。“呂耀明說,‘我說不是文物,就不是文物’,我拿出房契和族譜,他掃了兩眼,說,‘這些根本沒有用。你是管干貞的后代,并不代表住宅是文物’,‘不要說你是管干貞的后代,就是管干貞老婆來了我也不認賬’,‘即便你的房子是古居,我也要全部拆掉重來?!惫艿氯D述。
管德全瞠目結舌,一來祖宗受辱,二來“省級文保單位”的石碑至今還嵌在自家院門外的圍墻上。
第一次較量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復函的第二條意見是“在前北岸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有關古建筑的保護,按省文物局批準的修繕整治方案進行”,管德全設法從省文物局復印到了這份規劃。
從“文保單位”變為“控保單位”,文物所受到的保護程度大大削弱了。
在這份已經“縮了水”的保護規劃中,關于“控保單位”管干貞故居的部分仍然明文寫道:“管干貞西側舊居(即前北岸30號)為控保單位,緊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前后北岸歷史街區中重要保留部分……修復設計遵循文物法中的規定的‘不改變文物原狀’……”
大到整個前后北岸歷史文化保護區,這份規劃中白紙黑字標注的保護范圍是“東至趙翼故居,西至藤花舊館,南至現存的明清建筑,北至后北岸,包括蘇東坡終老地藤花舊館、管干貞故居、趙翼故居等明清名人故居,保護范圍用地面積約2公頃”。
2005年11月23日,管德全在拆遷辦拍到一張拆遷范圍圖。在這張圖上,紅線標注出明代楠木廳、趙翼故居、管干貞故居合計3378平方米為修復工程。
“紅線外面的住戶都接到了拆遷通知書?!惫艿氯f。
管德全和謝一民帶著《常州市前后北岸歷史文化保護區修繕整治方案》的復印件,再次找到呂耀明?!拔腋f,既然你的復函說要遵照《修繕整治方案》,在‘方案’里,我的房子是受保護的,現在建設局卻把你的復函作為遷我房子的理由。呂耀明說,復函的意思就是說要保護,拆遷決定是建設局做出的,跟文管會無關。我要他出具我的房子是文物、不應該被拆除的證明。他不肯。我起訴建設局的拆遷許可證違法時,托他到法庭上為我作證,他口頭答應,開庭那天沒露面,給他打電話,他說他在外地?!惫艿氯f。
“你的房子是文物,這是千真萬確的”
前后北岸的居民們費力尋找自己的房產曾被列入受保護的文物之列的證據。
從1971年開始,馬梅芳就住在前北岸73號。那時,這所老房子是馬梅芳單位常州市計量局的辦公場所和職工宿舍。雕花的青磚門樓、羅磚地面,以石鼓為基礎的紅木柱,細密的瓦片像魚鱗一樣覆蓋在屋脊上。同事們都說,老房子里頭冬暖夏涼。
1990年代,因為另蓋辦公大樓,計量局從前北岸73號遷出。馬梅芳從房管局手里把房子買下來。
兒子結婚,琢磨著裝修老房,馬梅芳打著手電筒,踩著梯子鉆到屋頂之上,想看看老屋的本來面貌。這一看,她發現原來這房子不一般:拂去灰塵,梁柱和椽頭的雕花依然清晰逼真,梁柱接榫處沒用一根釘,卻結實牢靠。
馬梅芳決定,兒子結婚不能動老房子?!斑@是天上掉下來的,拆了就沒了?!?BR> 后經查閱資料,馬梅芳知道自己的房子是蘇東坡的終老地“藤花舊館”的一部分,又是清代畫家湯潤之故居的一部分。
接到“文管會復建設局函”之后,馬梅芳給省文物局打電話。工作人員告訴她:前北岸89號和73號是江蘇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藤花舊館”的一部分?!拔衣犃死细吲d,心想:我說我們這是文物吧!”馬梅芳說。
隔了兩天,馬梅芳帶著身份證和產權證到南京,向省文物局法制科的工作人員咨詢:文物法對我家這樣的房子的拆遷有什么規定?法制科一位姓劉的女工作人員答復:你的房子要拆,必須報省人民政府批準,經國務院備案;而且文物法規定,如果你自己有修繕能力,你可以自己修繕。
她還是不放心,希望答復是白紙黑字。劉女士答應她,經領導同意后,將把“前北岸73號在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第三批省級文保單位”的答復用傳真發給她。
接到這份傳真之后,馬梅芳還是不放心,“我最好看看那個1982年的文件”。
后來,馬梅芳還見到了省文物局文保處的處長束有春?!拔乙蝗ィ写禾庨L就把他寫的《江蘇省文物通覽》的書打開來,翻到‘藤花舊館’那一頁給我看,他說你看看,你家房子是文物,這是千真萬確的?!?BR> 帶著“千真萬確”的答復回到常州,馬梅芳感覺自己的腰桿硬了很多。
誰知,10多天后,束有春來到她家里,當著馬梅芳的面,卻說:“老媽,你這不是文物,不屬于文物保護單位?!?BR> 馬梅芳帶著1982年確立“藤花舊館”為省級文保單位的文件復印件和《常州文物》一書對前北岸73號文物身份的考證資料,去找市文管會主任呂耀明理論。
“呂耀明指著我說:“你這個老太婆不要鉆牛角尖,常州的文物我說了算。我說是就是,我說不是就不是!”
馬梅芳無言以對。
天衣無縫的“死循環”
“我們被套牢了。”趙蘇謀說。最近,這位每天早晨6:30就要起床上班、因為搶任務連禮拜天都沒有休息的船廠車間主任,正在抓緊工余時間,學習行政訴訟法和民法通則。
2006年2月23日,趙蘇謀接到“常州物業房地產評估事務所有限公司”下發的一份房產評估通知書。
一天后,開發商常州市人防辦下屬華豐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以“與趙蘇謀達不成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為由,向常州市建設局申請行政裁決。
2006年3月20日,常州市建設局下達《(2006)常建裁字第95號裁決書》,裁定前北岸14號(趙蘇謀宅)產權不明,華豐公司拆遷手續完備、程序合法,趙蘇謀“應在接到本裁決書16日內自行搬遷”。
趙蘇謀又急又氣。急的是16天的期限轉瞬即到,氣的是市房管局下文歸還、且產權經過公證的兩間私宅變成了“產權不明”,而且自己的房子“明明是文物,建設局卻以普通民宅的拆遷程序進行裁決”。
裁決書送達之后第8天,趙蘇謀又被華豐公司以“第三人”的名義卷入法庭,這次華豐公司告的居然是建設局。法院的判決書顯示,華豐公司以適用法律錯誤為由狀告建設局3月20日的裁決違法。
4月13日,趙蘇謀向省建設廳提出行政復議的請求,很快就被駁回。這時,他才明白華豐公司為何要狀告建設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已經由法院受理的行政糾紛就不能再走行政復議的渠道。
2006年5月18日,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法院下達了《(2006)天行初字第42號》判決,列舉了二十幾條證據,宣布華豐公司敗訴,“(常州市建設局)裁決趙蘇謀16日內搬遷的期限,合法合理,適用法律正確”。
在天寧區法院下達“第42號”判決書之前,2006年5月13日,趙蘇謀向天寧區法院遞交了請求撤銷常州市建設局“第95號裁決書”的行政訴狀。6月15日,法院開庭審理,認定“趙蘇謀訴建設局”與“3月28日華豐公司訴建設局”是有連帶關系的案件,而對后者“2006年5月18日,本院作出(2006)天行初字第42號判決書。判決后,當事人均未提出上訴,現該判決書已經生效”。
接到6月15日的判決書,趙蘇謀漲紅了臉,他覺得自己掉進無法沖破的死循環。他翻看手里行政裁決書和法律文書,念叨著:“我們是被動的、一步一步跟在他們身后救火。”
前后北岸“修繕整治”示意圖
前后北岸的居民有人不勝其煩,很快就在拆遷通知書上簽了字。人一搬走,拔房子的民工和挖掘機立刻就來,老屋頃刻之間變為瓦礫。被瓦礫堆包圍的私宅則成了小偷的樂園。
混亂中,“建設”卻一直有條不紊地進行。
2006年2月,馬梅芳在馬路對面“投資大廈”的25樓發現了一間售樓處。銷售項目是位于前后北岸每平米售價達6.5萬到7萬之間的商鋪。仔細察看售樓處的規劃圖,馬梅芳發現自家那棟被列入江蘇省第三批文保單位的宅院位置上,赫然立著售樓處“一期工程”4層高、進深9.9米的商鋪。
“其實我們這片已經至少接到3次拆遷通知書了,有時候是以修馬路的名義,有時候以舊城改造的名義,這次是以修繕歷史文化街區的名義?!弊≡谇氨卑?6號的湯祚永說,他的祖宅湯氏館是“藤花舊館”的一部分,此次也被列在拆遷工程圖紅線范圍之外。
一直在企事業單位擔任領導職務的湯祚永善于從各個版本的政府工作報告、會議紀要和規劃綱要中尋找祖屋命運的蛛絲馬跡。
把這些文獻連綴起來,湯祚永得到如下信息:常州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是“初步建成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和區域中心城市”,而要推動城市化進程,“必須改造延陵西路(前后北岸的現代名稱),必須啟動修繕前后北岸歷史文化街區”。
湯祚永隨后在常州市發展計劃委員會的網站上發現了“需要8億多資金,需要建設40層、25層大樓,需要拆遷房屋、動遷居民”的“延陵西路整治計劃”?! ?BR> “前后北岸”對很多常州人來說,是個日益淡漠的地名。記者問一位家在常州的出租車司機,知不知道前后北岸的蘇東坡故居和趙翼故居,那位40多歲的女司機茫然地搖了搖頭:“我只知道我們常州有張太雷故居和瞿秋白故居?!?BR>
是遷,還是拆?
偏偏有人不肯遺忘。
93歲的吳國梁用拐杖杵了杵腳下的土地:“這就是我的終老地。我已經這把年紀了,我與世無爭,國家建設我們擋不住。如果要把這房子推倒,就把我埋在這里好了?!?BR> 接到限期搬出的裁決書之后,兒女們曾推著老人在拆遷辦、建設局和法院之間跑了很多路,最后因為擔心老人的身體,終于在拆遷通知書上簽了字。但老人眷戀老屋,就像幼子眷戀母親一樣,他每天早晨都要繞著老屋走上幾圈,他說,他要在前后北岸的居民都搬走之后,才肯告別他的“亦坡居”。
倔強的馬梅芳和另外7戶人家則一直拒絕在拆遷通知書上簽字。
在前后北岸的拆遷現場,紅磚頭和青磚頭凌亂地散落在地面上,這是已經被拆除的房子留下的。紅磚多來自1949年之后的建筑,青磚則大多來自民國以前的建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常州文化人介紹,“所拆房屋中多有清代中期的天井庭院式歇山造屋”。
2006年5月間,居民們經人引薦,聯系到了國內文物、古建界泰斗羅哲文、謝辰生和鄭孝燮。考察京杭大運河申遺進展的三位專家繞道常州,冒雨私訪前后北岸。專家們震驚了,當天致電常州市文物局文管會,拆遷過程暫時停了下來。
但居民們心頭并不輕松。有內部消息傳出,前后北岸的拆遷將堅決地進行下去。
6月27日,本報記者致電常州市主管文化的副市長居麗群。
“我們沒有拆?!本痈笔虚L說。對于前后北岸已經被拆除的建筑,居副市長表示:已經拆除的建筑全部為解放之后私搭亂建的建筑。
針對居民收到的拆遷通知書,居副市長解釋:拆遷通知書的本意不是要拆房子,而是讓居民遷出去,由政府對文物進行修繕,修繕之后,有產權的居民如果愿意回來還可以回來。
“我們在做修繕方案,我們在研究,這些房子修好以后做什么?最近我們要開新聞發布會,我們是修,不是拆,我們嚴格按照省文物局批準的修繕方案。政府不可能干違法的事?!本痈笔虚L反復重復這幾句話。
記者再致電常州市文管會主任呂耀明,在電話里,他一再強調:修繕方案是經省文物部門批準的,對居民的強制拆遷是由市建設局執行的,一切違規做法跟文管會無關。
(P1168541)
常州拆遷記
●到2005年底,常州拆除了文保單位6座,分別是:
1、胡故居
2、青果巷八桂堂(新建假古董)
3、吳氏中丞第屠寄故居(新建假古董)
4、黃仲則故居(新建假古董)
5、西瀛門城墻(新建假古董)
6、青果巷唐氏宗祠楠木廳(新建假古董)
●到2005年底,常州全市27個文物控保單位被拆除11個,分別是:
1、明八角井
2、清代建筑鄒浩祠
3、清莊氏塾館及星聚堂明式轎廳
4、莊氏濟美堂
5、清先賢卜子祠
6、清太平天國志王府(新建假古董)
7、清費氏庭院
8、清惲氏庭院
9、民國民元里民宅
10、民國玉佩弄民宅
11、民國“天友來”店舊址;
●被拆除的,沒有列入文物等級,具有文物歷史保護價值的名人故居和古建筑:
1、中國著名攝影家吳中行故居(清)
2、中國亂針繡創始人楊守玉故居(清)
3、劉綸外祖家青山路姚家楠木廳(清初)
4、十子街19號惲家花園(清末)
……
●正在動工的工程:前后北岸歷史文化街區
●即將動工的工程:烏龍庵清代石板小巷
(摘編自2006年5月17日《中國文物報》丹青文章《延陵悲歌》)

2003年3月,由常州大酒店16樓俯瞰前后北岸地區(示意圖由湯祚永拍攝的多張圖片拼接)

當年的前后北岸是真正的“岸”(選自《常州老房子》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