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崔永元:我沒有那么憤怒
2006-06-30

有的觀眾反映看不懂《我的長征》,崔永元心平氣和地解釋,他們會每次增加背景介紹;精疲力竭的選手在博客上罵他,隊員之間搞路線斗爭,他說起來挺開心。崔永元說他的抑郁癥已經好了,只要出門就吃得多、睡得香,一到北京又開始失眠,“我不適合在北京呆著”。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走到最后,只剩下一個選手,所有工作人員都圍著那人。如果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大概也是他心境的體現。這兩年來,小崔從一個幽默、人見人愛的主持人變成急躁易怒、患抑郁癥的另一個形象。他有堂吉訶德式的悲情,而真正面對他時,他語氣的平靜、情緒的穩定又不像是病人。提到某選手被撤掉隊長職務,小崔說:“就像我以前是著名主持人,現在什么都不是了,心里會有落差,但她沒有。”

從電視形式上講,《我的長征》是真人秀,不過崔永元更愿意把它當作一次社會實踐、一塊試金石,試出沿途百態。他們送電影下鄉、沿路搞募捐,唯獨在電視的娛樂性上,沒有想得太多。在崔永元看來,做電視應該有使命感。

記者:面對鏡頭,隊員會表演嗎?

崔永元:有個適應過程,我們最早面臨的問題不是他們表演,而是躲避,不像演員,見到鏡頭就高興。那么多攝像機對著他,本來兩人說得很熱鬧,一拍不說話了。除了洗澡、上廁所,機器都跟著,麻木了。吵架、說閑話也不躲著我們了。

記者:你覺得二十幾個人的感動能影響很多中國人么?

崔永元:看觀眾怎么看,我在想這個問題,如果當成純粹電視節目,我們對豐富電視熒屏,連一點低層次的意義都沒有。如果我們的電視觀眾把它當成社會實踐,我們用26雙眼睛看長征沿線情況,會很有啟發,比如凝聚力,為什么中國人這么難團結?這不值得我們考慮嗎?要是日本人、韓國人會怎么樣?大家都能想出來。如果他們再這么鬧下去,就真的走不下去了。26個人的悲劇就是中國人整個的悲劇了。長征歷史我們是從書本上看的,你說這段歷史有沒有價值?我看過《聞所未聞的故事》,他沒說革命種子,他說創造了長途行軍的最長距離,在軍事史上是了不起的。你不愿說他們為什么打仗和信仰,我們就說行軍距離,遠遠超過我們現在。我們有車跟著,管吃管住,沒他們走得快,說明什么?我們體力下降了?我們是不是帶兩只老虎在后面追著才行?中國人的體力和能力在衰落,這不是好事。還有一點,你對紅色歷史覺得虛假,是咒罵能解決的么?我們是不是應該還原它,通過細節搞出一部真正的歷史?歷史不能斷代,這牽扯到對歷史的態度,也是有意義的

記者:途中到湖南大學演講,你當時的題目還是拯救電影,你找到拯救的辦法了嗎?

崔永元:我看了媒體報道,特別失望,《崔永元三炮轟》,我現在不能張嘴,我成大炮了,說我攻擊李安、《無極》、電影局。逮誰攻擊誰。

記者:我現在聽到你講話時很平和,為什么每次采訪你出來的標題卻是觸目驚心的?

崔永元:媒體已經定勢了,我一張嘴就得炮轟,我看完報道很沮喪,一張嘴就被人歪曲。我下一步還有九個演講,決定改變策略,第二個演講是“給中國電影想辦法”,我和同學互動,先給中國電影挑十個毛病,同時想解決辦法。如果還要弄成炮轟,就只講解決辦法。還不行的話就散會。媒體太不自重,我麻木了,沒辦法。

記者:你想過為什么自己現在成為一個憤怒的形象?

崔永元:我沒那么憤怒,我那么憤怒還怎么活呀?那天學生攻擊《無極》,我說其實在這個現場,挑動大家憤怒非常容易。我覺得中國電影不需要憤怒,罵死它有什么用?比如攻擊《無極》炒作的時候,它是炒作,但它不炒作有人看嗎?中國電影的炒作不是從《無極》開始,吃最大的虧從《無極》開始,我早料到有這天,沒料到自《無極》始。現在大家不認這種炒作了,再這么做沒人進電影院了。即使電影質量高,不炒大家也不會看,現在進退維谷。我講的是這個內容,媒體也面臨公信度的問題,當你瞎編到大家不信的時候,離死也不遠了。大家都在重復走這樣的路。你什么時候看的《無極》,上映之前還之后?

記者:之前。

崔永元:你當時看的感覺有沒有大家說得這么差?

記者:沒有。

崔永元:這就是問題,在這種不理智情況下,所有觀影者失去獨立判斷。如果媒體一直還說這電影好,沒人敢說壞。如果大家都說崔永元好,我可不敢說他壞,不然大家都罵我。大家都愿意隨大流,沒有獨立思考。“超女”這兩年境遇完全不一樣,2005年一片說好,今年開始跟人家過不去了。我最煩中國人這樣不獨立思考,跟著別人轉。有人真的沒腦子,另外的大部分人跟著起哄,一大幫人折騰一人,多好玩呀。“文化大革命”就是起哄。

記者:再回到電影上,你有沒有想出過一兩個辦法?

崔永元:很難想,我是覺得要付出一些代價,停止炒作,用影片質量樹立口碑。代價是一兩年內沒有上座率,讓大家恢復對電影的平常心,可能要付出兩年的票房的慘淡,可能會有復蘇的過程。

記者:可事實上除了幾個大片,電影票房依舊很慘淡。

崔永元:我們每年拍200多部電影,觀眾能看到的只有10部,那200多部我們假設它們都是高質量電影,慢慢就會有復蘇過程。這是我想象中的理想模式,沒有人等得及,包括我們管電影的領導,他不是干一輩子,他做好前面的工作,功勞在下任領導腦袋上,他不愿意干。我個人的判斷是用目前急功近利的方式運作電影是死路一條,將來中國的電影院就相當于麥當勞,賣美國的快餐電影就完了,成了好萊塢的電影基地,像澳大利亞、烏克蘭一樣。這不是我的研究成果,都已經被實踐證明了,電影局的任何人、任何導演都明白,但大家都覺得不是我的事,所有人都覺得不是我的事,不愿意操這個心。

記者:中國電影可能會像中國足球一樣完全死了?

崔永元:足球是個樣板,因為足球就是好好踢也沒戲,就是個樣板讓大家知道胡來的結果,這是中國足球做出的最大貢獻。你說破大天我也不去看,你給我票我也不看,你給我綁進去,我偷偷松了綁跑回家。現在已經是這樣了,電影、舞臺演出還在用這些招數,到底想干什么?民營公司剛開始經營電影的時候,我擔心會不會是些不喜歡電影的人在做電影,那就麻煩了。當成一個生意來做,像房地產商似的,生意不行了就撤。它是特殊藝術門類,需要熱愛他的人。有時打平就行,小賺一點也算賺。如果當成純商業,最好一次就把一輩子的錢都掙夠,完了就干別的。

記者:能不能讓想賺錢的來投資,熱愛電影的人來當導演?

崔永元:所有拍電影的人是受投資人控制,我現在想拍《弘一法師》,我的投資商讓我拍《龍虎斗》。這個矛盾是解決不了的,投資商給你投錢的時候,想的是能掙多少,而不是宣揚了什么,保留了什么。為什么我對電影局不太滿意,如果放炮,這算一個炮,我覺得他們不負責任。你可以說你遇到多少困難,公眾也會理解,而不是虛假數字。2005年票房26個億,鬼才相信。這話我說出去,他們會來找我,說你憑什么說是假的?誰主張誰舉證,你上嘴皮下嘴皮一碰就是26億了?怎么可能嘛?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2004年到2005年翻了一倍還多,誰信哪?

記者:如果把電影審查像韓國那樣放開呢?

崔永元:韓國和俄羅斯方式差不多,我覺得媒體在宣傳韓國時有誤差,只片面強調了放開,沒說韓國的限制。比如韓國電影管理機構對電影主題要求非常高,暴力、色情都可以拍,但整個影片立意走向上一定要弘揚韓國文化,不是用亂倫來作為唯一目的,甚至當電影破壞韓國傳統形象,所有人包括觀眾都不干。我們總是片面強調放寬,沒說對底線的要求。你看韓國電影,什么時候有糟蹋傳統和韓國形象的?

記者:你平均一年會進幾次電影院?

崔永元:近年可能進了三四次,以前每個月進兩次。今年帶著電影下鄉,一個月放了28場,差不多天天看。有的電影是在我們接受的底線之上的,我只看60分以上的電影,這種還是挺多的,《尋槍》、《可可西里》、《孔雀》,都是精品。《千里走單騎》也是說得過去的,大家覺得不是很好,因為是張藝謀拍的,如果是我拍的,大家都會覺得特好。

記者:看來你喜歡講人性的電影,不喜歡大制作?

崔永元:大制作我也喜歡,好萊塢大制作我基本都喜歡。他們誤解我的意思,總以為我反對大制作,我準確的意思是不要把所有電影都變成這種模式,全中國全是好萊塢大片模式,你就傻了。大片意味著大投入、大宣傳,每年只能看《泰坦尼克》、《英雄》,別的電影你就看不了了。看電影就會變成吸毒。我看過蘇聯電影《獎金》,非常好。過去我們也看過山田洋次,情節不復雜、演員很少,講述一個凄美的故事。大片把那些電影全排斥掉了,我在湖南大學演講時,他們看了《魯迅》,我問好不好?所有人都說好。到電影院買票去不去?不去!下載、看盜版,都愿意,花錢買票哪怕五塊錢也不看。你做得再精致大家也不認為它是電影,只是個好的電視劇。電影是什么?就得1萬多人打仗,聲音是5.1聲道的,就是技術了。包括《千里走單騎》,要是有4000多個高倉健打架,票房就不一樣了。

記者:你所說的電影多元化需要政府監控嗎?

崔永元:市場就能完成,現在問題是政府對市場不負責任。每年引進20部,只引進大片。觀眾看到的所謂美國電影就是大片,是不是破壞了電影口味?像《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美國麗人》、《紅磨坊》,慢慢地全喪失了市場,引進了大家也沒興趣。好萊塢年產800~1200部,大片也就20部。應該考慮保護觀眾口味,而不是掙錢。一年是不是可以引進60部影片?哪怕只有20部,是不是片種可以豐富點?紀錄片可不可以引進?哪怕少掙點,你為了營救電影市場,也做了些努力。

記者:你試圖通過演講把這些觀點傳遞給大家嗎?

崔永元:傳遞不出去,我演講是像跟你說話這樣,卻被媒體表述成東一炮、西一炮,我很著急。我演講時有500個聽眾,不是每人都能聽進去,影響100個人,太累了。

記者:聽說你連你的女兒也改變不了?

崔永元:我女兒就看美國、日本動畫片。我現在有個非常說服人的觀點,我一說好萊塢文化入侵,他們都煩我,說我像老黨員。我說其實搞經濟的人,都在研究成本、利潤,文化體育產業利潤驚人,日本占到總利潤33%,中國6%,意味著什么?我們砍樹、挖礦、做襪子,我們干多少事才能掙回來這點?我們為什么不把盤子做大呢?好萊塢每年拍3部以上完全針對中國市場的電影,章子怡最火,我就用她演,在中國本土會受歡迎。NBA我把姚明弄來,大家都會關注,都是商業運作。咱們傻乎乎覺得,NBA沒人比姚明打得好。因為他,中國觀眾更關注NBA。他拿到中國的市場份額,因為有姚明,就全都轉播了,你是要付錢的。這是他商業計劃的一部分。我一說這個,那些戴眼鏡的人,就說我左死了,精神病!你不知道該你掙的錢別人掙走了?我們文化體育產業掙到60%,樹就沒人砍了。

(三聯)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