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8年 行程8萬公里
全區境內藏羚羊1999年以來年均增長率7.9%
人民網拉薩6月30日電 記者徐錦庚報道:西藏境內現有藏羚羊總數149930只左右,分布區面積69.8萬平方公里,涉及18個縣(區)103個鄉。1999年至2005年,藏羚羊每年平均增長率為7.9%。這是記者今天從西藏自治區林業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獲取的信息。
歷時18年的《西藏藏羚羊生物生態學研究報告》,6月27日通過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這份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西藏藏羚羊生境、藏羚羊的價值、分布、天敵、食物與食性、種群數量(含密度)、種群結構、遷徙規律、繁殖、增長率等。
國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中心的查新結果顯示,對于藏羚羊生態學、遷徙及保護研究,國內外分別有零散報道,但本項目所述涉及到的系統全面研究,國內外未見文獻報道。
這份6萬字《研究報告》稱,藏羚羊的分布范圍從印度拉達克開始,向東延伸1600公里,穿過西藏和新疆南部,到達青海鄂陵錯附近。其中,西藏藏羚羊分布區面積69.8萬平方公里,棲息地面積44.97萬平方公里。大致范圍為:東至那曲地區安多、聶榮縣與青海省交界區,南至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山脊,西至岡底斯山脈西端到喀喇昆侖山脈南端南至北一線,北至昆侖山脈—可可西里與新疆交界地區。
本次研究表明,大部分藏羚羊靠遷徙去產羔。藏羚羊遷徙有兩種基本模式,一些種群是定居型,一些種群是遷徙型。它們的遷徙受到天氣、水草、外界環境等多方面影響。但總體規律是:氣候冷時往海拔低、氣溫高的地方遷徙;氣候熱時往高海拔、氣溫低的地方遷徙;遷徙時多經過有水源的地方和水草比較好的地方,穿越較低的山口,同時也尋找比較安全的地方。深秋時節,雄性和雌性藏羚羊都聚集在盆地和其它地勢平緩的地區,在這些地方交配。
18年來,該研究項目負責人、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原院長劉務林研究員歷盡艱辛,矢志不渝追蹤觀察藏羚羊。據他介紹,藏羚羊年周期的生活規律分“運動期”和“相對固定期”。過去,沒有對西藏藏羚羊總數進行過專業的數量統計,所有的估計都沒有超過12萬只。在這項研究中,對藏羚羊的數量統計建立在生物學統計、數理統計學原理的基礎上進行。統計結果是,西藏全區藏羚羊總數為149930只左右。其中,“運動期”125601只,“相對固定期”174259只。1989年至2005年,藏羚羊每年平均增長率為6.6%,其中1999年至2005年每年平均增長率為7.9%。
據了解,本次研究自1987年至2005年,歷時18年,考察路線總行程80425公里,考察區域面積達71萬平方公里,覆蓋了西藏藏羚羊分布的所有區域,野外考察時間1064天,總紀錄藏羚羊數量達65864只,參加研究人員119人(次)。研究人員經過野外直接考察、訪問和觀察記錄,獲得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藏羚羊是目前世界上瀕危、珍貴動物,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瀕危動物物種,也是國際貿易公約列入嚴禁貿易附錄一的動物。去年,藏羚羊被選定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西藏是藏羚羊的主要分布區,對藏羚羊生物生態學的研究意義重大。藏羚羊生物生態學研究在當今具有重大意義:從生態學方面看,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的標志性動物;從經濟價值方面看,藏羚羊毛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貴的絨毛。此外,藏羚羊是目前全世界最關注的珍貴、瀕危物種之一,對其研究也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護。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