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選配:國際在線
平生煙酒不沾,惟一的嗜好便是飲茶。只要有空閑,便喜愛用玻璃杯沏一杯清茶。然后坐在一旁,靜神觀看杯中那沉浮的茶葉,放松一下勞累的身心。透過裊裊上升的水霧,人不知不覺會陷入一種無際的遐思,一種入禪的意境,“閑夢江南梅熟時,夜船吹笛雨瀟瀟,入語驛邊橋”。
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生出許多感嘆,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樣細小、纖弱,那樣的無足輕重,但卻又是那樣的妙不可言。茶入水便如人入世,生死之間從此有了說不完的故事。
人生的過程中,社會不會去刻意地留心每一個人,就像飲茶時很少有人會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葉一樣。茶葉不會因為溶入清水不為人在意而無奈,照樣只留清香在人間;人也不必因為融入社會不被人關注而沮喪,當你成就了他人,幫助了社會,貢獻了自己,陶冶了人生之后,你還要在意什么呢?茶樹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樹常青。
茶葉的價值就在于溶入水中成為茶水。多好的茶葉,無論是西子湖畔的龍井,還是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不管是武夷山絕壁的“大紅袍”,還是福建安溪城中的鐵觀音,如果不溶于水,不為人所品、所嘗、所飲,對于茶而言又有何用?作為一個人,學識再高,能力再強,不奉獻于社會,又何足道哉?生命短暫猶若一片茶葉,如果一味去追求生前的功名顯赫,富貴利祿,并為此窮盡一生,豈不是難有生活的快樂了?
古人云:“以有涯追無溽,殆矣。”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最是那一杯清茶中淡淡的滋味。淺嘗甘美,余味無窮。世間利祿來來往往,紅塵滾滾炎涼榮辱,惟有淡泊,才能寧靜,才能對人生做最深入、最細致、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品味。這一切與品茶是何其相似。
唐代劉貞亮曾經總結說,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養志。由此可見,茶在中國已經不單純是一種飲料,它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價值取向,表達了對情感、對生命的態度,有著更深層次的精神境界。一個人若有品茶的能力,自然對生活、對情感、對生命充滿熱愛。而對生命熱愛者,必然對人格有操守。
正如茶圣陸羽在《茶經》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儉德人”。
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