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穎
新聞晨報4日訊 央視欄目《百家講壇》的熱播,在迅速捧紅劉心武、易中天、閻崇年等文化名人的同時,也讓他們的書成為出版界新一輪的爭奪焦點。日前,國內不少記者接到一封匿名郵件,大揭所謂“央視《百家講壇》黑幕”,指責該欄目向主講人要求“‘講座+出書’捆綁,剝奪他們的出版自主權”。信中還披露,劉心武就是因為不滿這一“霸王條款”而離開《百家講壇》的。昨天(3日),記者就此事采訪了《百家講壇》欄目制片人萬衛,他表示,節目組對主講人在出版方面確實有某種條件限制,但這只是出于保護節目品牌的需求。“誰要硬說這是霸王條款我也沒辦法,但自己的品牌就得自己維護!”
匿名信抖出“欄目黑幕”?
這封沒有任何署名的匿名郵件,用了一個十分醒目的標題“《百家講壇》黑幕”。在這封千余字的郵件中,這位匿名作者大揭央視百家講壇的所謂“黑幕”。
文中這樣寫道:“當初央視與人民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有關‘百家講壇’的書系和影像作品,反應寥寥,銷量奇慘,一段時間內,央視對‘百家講壇’出版事宜不再熱心。而現在見作者們經自主努力創造市場佳績得到實惠后,又變成另一副面孔,強迫各主講人‘講座+出書’捆綁出賣給央視。”該文指責稱,“‘百家講壇’制片人打招呼說:有關講座的出版不能再由作者說了算,而交由央視選定的出版社出版。”“央視不顧作者的正當交涉,規勸作者‘如果不這樣做下面的講座無法進行’。”
該匿名信披露,許多作者已經以較優厚的條件與其它出版社簽訂了圖書出版協議,而“百家講壇”態度蠻橫地要求作者撕毀原來簽好的合同,改與央視“欽定”的出版社簽訂出價低廉的出書協議,毀約的損失不管,作者有怒不敢言。同時該信還指名道姓地披露,劉心武之所以從《百家講壇》消失,就是因為不服從“霸王條款”。該文最后用“講壇黑暗”四字作為結語。
劉心武:
我和《百家講壇》沒有矛盾
記者3日打電話采訪劉心武,告知他所謂的”黑幕”一事時,劉心武十分驚訝,他說完全不知這樣的“霸王條款”,而且他從《百家講壇》消失,也絕不是因為有這樣的“霸王條款”,而完全是出于其它原因。
劉心武的回答十分幽默:如果真有這樣的“霸王條款”,也許我真會有那樣的反應,比如拂袖而去。但事實上,我和《百家講壇》欄目之間沒有任何矛盾。上節目前,劉心武與《百家講壇》簽了合同,合同規定光盤版權歸屬《百家講壇》,而圖書出版權完全歸屬作者本人。“目前,我的這兩本書總共發行了60多萬冊,書都已經出版完畢,不可能再遭遇所謂的‘霸王條約’”。
劉心武透露,自己之所以從《百家講壇》消失,實在是因為遭到了來自學術圈太多的抨擊和圍攻,導致有段時間情緒很壞,所以“才沒有繼續錄下去”。而且,“這本來就不是我個人的意愿,上節目造成了我個人的不幸。原來我一直是處于邊緣生存和寫作的狀態,過著安靜的生活,但節目出來后,一下子成了被關注的焦點。這絕對不是我希望追求的東西。我出過名,轟動過,出名給我的感覺不那么新鮮了。當然因為被關注,書更暢銷了,我也得到了好處,比如更多的版稅,但我不追求這個東西。”
劉心武表示,《百家講壇》紅了一批人,只是說明現在的世道好,不像“我們年輕時,一切都要論資排輩”。雖然他不知道匿名信的真實性如何,但至少說明“有人為自己的利益在爭取。我希望雙方都有一個理解,能把事情做好。但我本人絕對沒有必要卷進這個漩渦。節目組一直邀我把未錄完的節目錄下去,我也會再考慮一下。”
萬衛:
這僅僅是捍衛品牌的方式
對于所謂的“黑幕”舉報,《百家講壇》欄目制片人萬衛回答得十分謹慎。“為什么寫郵件人要用匿名方式呢?為什么當事人不敢大膽站出來當面質疑呢?”
當被問及,主講人和《百家講壇》之間是否存在“霸王條款”時,萬衛說,如果那個匿名人站出來,我可以回答一切問題。但現在我只能說,欄目組與作者之間確實有約定,那就是出版社不能隨意使用“CCTV《百家講壇》”的字樣。一旦使用,必須征得欄目組的許可。這是我們對自己的品牌的保護方式。如果出版社出的書不合我們的要求,甚至連印數都不敢印上去,我們當然不能同意。不是隨便一個出版社都能出版這個系列的圖書的,我們有權選擇信譽好的出版社。這是對我們品牌的負責。凡是使用“CCTV《百家講壇》”字樣的,我們有權收取品牌費,但這是商業機密,肯定不能透露。”
萬衛同時向記者聲稱,他知道匿名信的作者是誰。“我們拒絕了誰,自己還不知道嗎?如果有人說這就是‘霸王條款’,那肯定是有的。但這是我們對自己品牌的維護。我們對主講人的限制,僅僅只是在如何使用‘CCTV《百家講壇》’這個品牌標簽上,其它沒有制約。”
當記者試圖采訪另一位《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時,他以自己只接受書面采訪為由,小心翼翼回絕了。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