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崽崽”——一只翅膀受傷的丹頂鶴喂食蕎麥饅頭 范遠志 攝
湖南省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日前開放14類珍稀動物的認養政策,并委托本報向社會愛心人士發出倡議。今日,省紅十字會志愿者——善行者愛心聯盟8名成員來到救護中心認養了白天鵝、黃腹角雉、麂子等一批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成為該中心迎來的首批動物認養者。
6只野生動物被認養
上午10時許,“善行者愛心聯盟”的一行成員頂著炎炎烈日來到救護中心,看望寄居在這里的野生動物。帶隊的趙繼云率先認養了一只因折翅無法飛翔的丹頂鶴,并取名叫“運運”。
在籠中散步的“運運”看起來有些落寞,眾目睽睽之下,它竟一點也興奮不起來。剛做了“媽媽”的趙繼云看著擔心。她給“運運”喂食,可“干兒子”并不領情,當趙阿姨靠得太近時,它立即聳立雙翅,伸長脖子,“嗚嗚”叫著撲過來。
隨行的毛姐認養了一只白天鵝,這只白天鵝是2004年冬天,在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從偷獵者手中救下的,當時它已經被打斷了翅膀。隨后,受傷的白天鵝離開它自由生活多年的洞庭湖濕地,被送到設在長沙的省救護中心救治療養。
其他成員也陸續認養了黃腹角雉、麂子等4只野生動物。
開放認養實屬無奈之舉
在湖南省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內,記者看到,野生鳥類群居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一個平日只能容下五六只水鳥的水池,竟裝下了20多只“傷兵”。省野生動物救助中心主任朱開明透露,該中心飼養密度已經超過了正常飼養密度的4到5倍。
湖南省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原本是動物的福利院,可如今,這座福利院最犯難的就是來新的傷鳥、大型獸。朱開明直言,因為資金貧乏、設備落后,導致受救護動物延長康復期,甚至死亡是他最不愿看到的,開放珍稀動物的認養政策實屬無奈之舉。
據了解,目前,該中心運行的資金主要依靠政府撥的救護專項經費。去年,財政專款10萬元,而實際消耗40多萬元,缺口達30多萬。期間,只能在遇事時申請再撥款以及接受社會捐贈來解燃眉之急。而且申請手續繁瑣,成功率低,等待捐贈“千年一回”,赤字仍然醒目。
據悉,開放野生認養政策在北京等地早就有過,我省野生動物飼養機構鮮有嘗試。朱開明表示,省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此次開放野生動物的認養政策,將發動全體市民共同來保護珍稀、瀕危的野生動物。
來源:三湘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