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喜憂老來出名的欣慰與遺憾
自從揭秘《紅樓夢》引起巨大社會反響后,劉心武覺得有一點自己還是感到挺欣慰的,“寫《班主任》時,我30多歲,現在我60多歲,應該退休了,可是你看,我還能介入社會,而且介入到這種程度,引起大爭議,讓年輕人都知道原來中國還有《紅樓夢》這么有趣的書,讓我自己感到挺欣慰。”但是,劉心武也有感到不開心的地方,“我不太愿意再拋頭露面,不太愿意再成為社會的一個熱點。我到百貨商場,就有人說,你是不是講《紅樓夢》那個老頭啊?我就特別難為情。有一次,我到一家餐館去吃飯,大堂經理就過來了,‘你是劉老師嗎?歡迎你?!姨夭辉敢庾屓酥?,當時就說,‘對不起,我不姓劉?!敃r經理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了。”劉心武還笑言,有一次他去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簽名售書,看見有人背上貼著一個大紅心,寫“劉心武骨灰級粉絲”,“當時,我看了嚇一跳,什么意思?是不是咒我呢?后來才知道,現在流行最鐵桿的叫‘骨灰級’。另外還有一個寫著‘我愛李宇春,更愛劉心武’,也讓我一愣,但這種我也得接受,因為人家支持你?!?
評“紅樓”人
“從妙玉身上看到自己”
劉心武表示,在《紅樓夢》中他最喜歡的人物是妙玉,這讓很多人都大吃一驚,其中包括著名作家王蒙,“他給我打電話時就說,你怎么會選妙玉,她最討人嫌了。”因為在很多人眼中,妙玉是一個清高、孤僻的人,但是劉心武眼中的她卻并非如此,“其實我覺得妙玉她很不容易。一個人喜歡誰的話,都有個人的原因。我的性格就比較孤僻、不合群,我因為個性問題在人生當中遭受過好多挫折。其實我對誰都沒有惡意,但是人家偏覺得你就這德行。我從妙玉這面鏡子中看到自己。我喜歡她,但這并不等于說我就覺得她是一個正面形象或者是一個應該學習的楷模。而是我覺得,曹雪芹對這個生命的解釋,讓我覺得最能接受。她的全部的優點、缺點、弱點,就像邢岫煙批評她,‘男不男,女不女,僧不僧,尼不尼’。但是妙玉身上有很多閃光的東西,因此我對自己也有一份自尊、一份自信、一份自愛?!?
劉心武解釋,從書中描寫妙玉的具體出身,以及她后來的生存狀態來看,她要保持一種個人的尊嚴是很困難的,但是她做到了,這也是妙玉讓他如此喜歡和敬重的原因?!氨热缯f她到京城后,師父圓寂了,賈府要請她,她就要求你下個帖子,你不下帖子,就是權貴之門以勢壓人,就不去。再比如說她接待賈母,賈母第一句就說,‘我不吃六安茶’,她是老祖宗,想說就說,只有妙玉敢頂她。另外像林黛玉,誰敢說她俗呢?妙玉就不客氣,點一句,‘你是個大俗人。’在社會交往中,敢使用這樣一種語言直抒心意很不容易。所以我覺得妙玉在維護自尊和自愛的前提下并不去妨礙別人,甚至根據我的研究,她后來還能夠去救助別人。我覺得這樣的生命存在應該容納。我呼吁社會要容納怪人,容納社會邊緣人,容納性格冷僻的人?!?
因出生地對秦可卿敏感
對于為何把秦可卿當成解讀《紅樓夢》的鑰匙,劉心武表示,其中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非常私人的原因。我出生在四川成都的育嬰堂街,那時是抗戰時期,家里經濟條件比較差,那條街房子租金便宜。我生在育嬰堂街,而母親也多次跟我說,育嬰堂和養生堂是一個意思,因此當我閱讀《紅樓夢》,發現秦可卿是從養生堂抱來的時候,我就跟別的讀者反應不太一樣,比較敏感。從小我讀到這兒就有一個心理反應,哎喲,養生堂?!倍硪粋€原因,劉心武表示,是因為秦可卿引起他的疑問最多,“我認為《紅樓夢》前八十回基本上是曹雪芹寫的,后四十回高鶚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拿十二釵來說,除了秦可卿以外,那些人的結局怎么樣都是一些疑問,但是那些疑問不那么尖銳。秦可卿是一個在前八十回里面就已經死掉的人,而且在十三回就死了,可是她卻留下那么多的疑問,這引起了我探秘的興趣?!?
質疑紅學
“不應把研究模式凝固”
對劉心武的《紅樓夢》研究持不同意見者認為,他進行的原型研究,在歷史中找尋人物來跟小說中的人物作對比,使得他的整個研究帶有一種偵探小說的色彩,質疑他是在編故事,把他寫小說的才能用在了學術研究上。對此,劉心武表示,“我覺得現在所有《紅樓夢》研究者都遇到一個共同的困難,就是真實可靠的歷史記載的欠缺。包括曹雪芹究竟是不是《紅樓夢》的作者,最近起碼出了兩本書,一本認為是曹雪芹的父親曹,還有一本認為《紅樓夢》的作者是洪。雖然我站在《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的立場上,但是我很尊重人家的不同看法。在一個社會,對一個事物有多種多樣的看法供大家去選擇,這個社會不才是一個和諧社會嗎?”
劉心武表示,原型研究在中外文學界是一種很常見的研究模式,“起碼從上世紀以來就有了。比如說英國,一般認為《簡?愛》就是帶有自傳性的作品;像巴金的《家》原型就是他自己成都的那個家族。所以這不是我的什么發明,實際上是一種比較古典的研究方式?!泵鎸υ缫延兄难芯糠绞?,如今卻遇到了這么大的風波,劉心武坦言,“我覺得是那些被稱為主流紅學家的,他們的思想僵化了。我的講座,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句批評別人的地方,而且我一再說我不一定對,你的看法跟我不一樣,我也很尊重。可是他們那么生氣,我覺得他們就比較僵化。他們的僵化就是把《紅樓夢》的研究的模式認為是一種規范,把它凝固住了?!?
道“紅樓”緣
背著父母“偷看”《紅樓夢》
劉心武回憶,他是在上小學的時候接觸到《紅樓夢》的,“當時,我發現父親睡覺用的枕頭特別高,好奇地掀開一看,結果就發現了《紅樓夢》。雖然不是線裝的,但是印刷的年代也非常古老,里面還有繡像?!边@部舊書,一下子就吸引了小劉心武的全部注意,“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就向父親要求,讓我看看行嗎?但是父母覺得我還太小,不提倡我看?!笨蓪τ凇都t樓夢》的渴望,還是讓他忘記了父母的“禁令”,偷偷從枕頭底下拿出來看,“父母發現后,也沒有說我,當時,我大概12歲。”
那時候的劉心武最喜歡看《紅樓夢》中打架、鬧學堂的片段。他笑言,“那時,我在學校里一直比較內向,是肢體語言比較少的人。我讀這些片段,就覺得書里的人替我發泄了?!眲⑿奈涮寡?,一直到青年時期,他才漸漸感悟到《紅樓夢》的味道,“差不多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我讀《紅樓夢》開始有了自己的心得,那種人生的滄桑感出來了。過去讀,比如書中人物林紅玉(小紅)說,‘千里搭長棚,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根本不為所動。可是那個時候,在我經歷了很多事情以后,我開始讀出書中的味來了?!?
無關“紅樓”
邊緣人生“四部曲”
目前,劉心武把自己稱之為很邊緣的工作,分成了四個組成部分,“第一,我繼續寫小說。這個月,我還在《羊城晚報》的《花地》,發表六千字的小說,是我從美國訪問回來以后寫的。我在不斷發表新的小說作品。第二,我寫隨筆。我這些隨筆多數都是排解我心中的郁悶,因為現在社會壓力太大,得憂郁癥的人很多,心理問題很多,我經常給自己進行心理衛生。第三,我寫建筑評論。這個東西就是跨領域的一種書寫,我已經出過兩本書。第四,就是《紅樓夢》研究。”除了這四個部分以外,劉心武表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去田野里畫水彩寫生,“在我的書房附近有殘余的濕地,還有一些具有野趣的田園。去那兒畫水彩畫,是我生活當中非常大的一個樂趣?!庇浾遼干琛艷|文
來源:新聞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