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都縣引勝鄉是個海拔較高的山區鄉,以種植洋芋、油菜與大豆等農作物為主。但近年每到作物出芽后,當地的野鹿就成群出沒毀壞莊稼。毀壞莊稼的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上世紀70年代,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當地有人從遙遠的東北引進了梅花鹿,辦起兩家養鹿場。到了上世紀80年代,由于養鹿的成本太大,鹿場干脆將梅花鹿放養。于是,這些鹿就在山里逐漸繁殖成野鹿群。
近些年,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引勝地區適宜鹿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好,野鹿的種群數量不斷擴大,每年春耕期間,鹿群找不到足夠的食物,就下山覓食。此時,村民的糧食種子、剛發芽的苗子甚至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種植的苜蓿和樹苗就自然而然成了鹿飼料。
引勝鄉周圍擁有幾十萬畝草地,難道這么大的草地還滿足不了幾百只鹿的需求嗎?但現實情況是,人們為了經濟利益,在山里的草場大力發展畜牧業,草場的載畜量遠遠超過草場的承載能力。嚴重退化的草場在春天來臨時遲遲不能長出新草,使得鹿不得不到農民的田地里去覓食。
令人感嘆的是,引勝地區的山上原來有狼群,狼群能有效控制野鹿的數量。但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為了確保牧業生產,大量捕殺狼,致使狼在引勝地區絕跡。沒有了狼,鹿也就沒有了天敵,鹿群迅速壯大……
就這樣,原本很難扯到一起的鹿、人、狼就這樣被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從中我們看到,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人可以隨心所欲地將梅花鹿引進來,又將其放歸山林,把狼捕殺絕跡,在草地上大肆放牧……人在進行這些活動時完全沒有想過自身的行為會給整個自然界或生態圈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甚至危害。正是站在這一點上講,鹿毀莊稼從根本上是人造成的。
但我們還應看到,還是這些人,通過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封山禁牧等手段又使那些已經惡化了的生態環境逐步恢復起來,給那些曾經失去了生存空間的動植物提供了一個美好的家園。眼下,大象進入寨子、野狼偷食家畜、猴子禍害果園的事件在各地不時出現,而大多數人對這些“不速之客”都抱以寬厚、善良的態度。
不同的人甚或同樣的人在不同的時期都會對自己與自然的關系做出不同的回答,采取不同的行動。這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被稱為萬物靈長的人,究竟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去認識自身和自然界的關系。恩格斯曾經說過,“我們對自然界的整個統治,是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動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鹿毀莊稼的事實再次表明:沒有知識、不講科學的人,對自然的破壞最大,造成的惡果也最厲害。而那些有知識、講科學的人則能對大自然進行最有效、最可靠的保護,他們才是自然界的朋友。
《人民日報》 (2006-07-06 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