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化部將第一批501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名單向社會公示。該名單是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相關部門推薦申報1315個項目進行審議后篩選而成,備受關注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進入推薦名單。
筆者對我國重要而獨特的十二生肖屬相民俗未能進入名單深感意外和遺憾。
在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我國的古代民俗生肖文化可以說是最深入民心了。對于每一個海內外華人,生肖屬相是其與生俱來的標記和烙印,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十二生肖,是先民借用自己熟識的動物稱謂來命名、計時,標記出生年月的綜合性民俗事項。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動物生肖屬相。十二生肖代表了全中國所有人的情感與精神風貌,已成為華人生命信仰的一部分。
或許有人認為十二生肖屬相中有迷信成分,在科學昌明的今天不宜推薦。確實,在我國,生肖不單單是表明年歲的問題,更是和算命卜卦息息相關,一個人是什么屬相在什么年中命運就會如何等等,因此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遺留下來帶有一定迷信色彩的事物。其實,對于申遺來說,很多項目都涉及到民間信仰以及歷史評價的問題。在我們國家,一些最能代表農業文明、最有震撼力的東西,常常被簡單地認為是封建、迷信,殊不知,目前世界上2/3左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都與巫術及民間信仰有關??磥恚覀儗τ诿褡鍌鹘y文化的認識和評價還存在問題。
或許有人認為十二生肖屬相文化未面臨瀕危境地,提保護為時過早。隨著人類進入21世紀,全球經濟科技一體化趨勢日趨明朗,這一趨勢對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深刻沖突和巨大影響,加劇了傳統文化、弱勢文化的消亡速度。當今,各種洋節在國內時興,傳統民族節日淡化,讓有識之士憂心忡忡,生肖屬相文化在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中被擠壓,在年輕人群中,影響力越來越小,即使在帶有迷信色彩的人生運程測算時,已幾乎被各種星相測算所取代。
如果說十二生肖屬相文化的價值不大更是站不住腳,生肖,是跟隨每一個中國人一生不變的生命符號之一。生肖文化早已廣泛介入中華文化各個領域,也是中華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必有生肖屬相相隨。如此歷史悠久、影響面大、信奉者眾的中華民俗文化,居然未能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對照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必須具備的條件,十二生肖無疑是重量級的。十二生肖申報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深刻的意義:
一是十二生肖由十二種動物構成(龍為虛擬),反映了早期人類的動物崇拜意識,體現了人類與動物的親善關系,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界的生靈,這種天人合一、與動物和諧共處的自然觀,對當今社會和人類的未來發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是從古至今國人賦予了十二種動物生肖以不同的象征意義,共同表達著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傳達著人們的精神寄托,由十二生肖構成的民俗文化,沉積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心理結構,是中華民族創造力、想像力和智慧的結晶,是推動民族文化持續發展的不竭源泉。
三是十二生肖屬相文化在民間的生命力仍然很強,尤其是農民群體,將十二生肖申遺,是尊重民眾文化傳承的自發性、自主性和文化個性的體現。將十二生肖申遺,事關民族古老生命記憶的延續,事關對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態文化存在的認同,這對于中華文化的自我認知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都有著重大的作用。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