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黃河調水調沙加快黃河口濕地恢復
2006-07-09
中新社濟南七月八日電(薛山)黃河的第五次調水調沙,將二千多萬方黃河水注入了黃河口濕地,為黃河口濕地的加速恢復提供了充足的淡水資源。
據介紹,黃河口濕地是中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也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越冬棲息地和繁殖地。據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的專家介紹,黃河是維系濕地生態平衡的關鍵因素,淡水資源是黃河口濕地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生態因子。
過去,由于開發活動的加劇,黃河水資源嚴重不足,造成了濕地面積逐年縮小,濕地的水環境下降,出現了大面積的荒地,原有的野生蘆葦等濕地植被退化,棲息在濕地的鳥類數量一度減少。
自一九九九年國家水利部門開始對黃河水資源實行統一調度以來,黃河已實現連續七年不斷流,有效遏制了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現象的發生,維持了黃河口的生態平衡。同時,調水調沙試驗所帶來的泥沙使黃河入海口新增淤地面積大幅增長,僅二00五年第四次調水調沙就使河口海岸線向海洋推進了一點六公里,新增濕地面積二萬畝。
如今,黃河三角洲地區的濕地總面積已近二十萬公頃。隨著濕地面積增加和淡水水位上升,已瀕臨絕跡的黃河刀魚等珍稀水生動物再次大面積出現。黑嘴鷗、東方白鸛、丹頂鶴等多種國家級珍稀鳥類重現黃河口,黃河三角洲的鳥類增加到了二百八十多種。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