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遭遇“綠色壁壘”
歐盟25國是我國家電企業的重要出口地區。中國家電協會的一項統計顯示,我國出口歐盟的家電產品占我國所有家電產品出口數量的32%。
另有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為4267.5億美元,占中國外貿出口的比重達到56%,歐盟是僅次于美國的中國機電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出口額為904.8億美元。
但根據RoHS指令,投放歐洲市場的電子電氣設備中的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等六種有害物質含量不得超過規定限量。這將給我國家電產品的出口樹起“綠色壁壘”。
據信息產業部統計,目前歐盟RoHS指令范圍內我國的產品出口量占我國出口總量的70%以上,企業壓力增大,出口形勢很不樂觀。
大小企業境遇不同
實際上,RoHS指令早在2003年便已正式公布,但在三年多的準備時間里,我國企業交出的“環保答卷”各不相同。
業內人士沈聞澗說,大企業的真正考驗時間實際上已經過去了,他們早在今年6月底之前便已完成了生產線的改造和原材料采購體系的完善,而一些中小企業的日子比較難過,他們規模小,消化成本的能力弱。
廣州上兵伐謀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劉步塵同樣對不少企業缺乏戰略眼光感到無奈。他說,不少企業沒有跨越這道“綠色壁壘”的能力,主要原因是心存僥幸,他們認為該指令有可能實施不嚴,或者可以通過轉戰其他新興國家和國內等方式來繞開“壁壘”。
環保帶來新的商機
從一系列跡象來看,電子信息產品的“綠化”浪潮正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家電業的“綠化”時代也將快步到來,這給我國家電業的產業升級提出了時不我待的要求。
RoHS指令公布后不久,不僅國際主流企業在自覺地自我“綠化”,而且日、美等發達國家也在醞釀類似RoHS指令的環保法規。可喜的是,我國的“綠化”腳步并不落后于國際節奏。信產部等多部門聯合制定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已于去年頒布,并將在明年實施。
不少業內專家指出,企業要把“綠色壁壘”變為“綠色利潤”,就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走向技術升級;轉變競爭方式,從高舉“價格屠刀”走向以高質量、高服務取勝等等。顯然,這條路還很長。
《市場報》 (2006-07-10 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