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針對主要農區焚
燒秸稈現象抬頭趨勢,專家建議,要加快開發秸稈的新用途,并加大必要的資金投入,以保證綜合利用技術的有效發揮——
每逢夏收季節,各地都有農民大量焚燒秸稈,造成環境污染。今年,由于個別地區焚燒農作物秸稈,導致北京和河北省部分地區大氣環境受到污染,引起各地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紛紛下發文件,強調加強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
秸稈禁燒 禁而難止
記者調查發現,今夏焚燒秸稈現象出現抬頭趨勢。最新監測結果顯示,5月29日至7月2日期間,全國共發現河北、安徽、江蘇、河南、山東、湖北、陜西、四川及重慶等省(市)焚燒農作物秸稈火點3000多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工程師劉誠告訴記者,實際數字可能遠高于此。風云一號氣象衛星分辨率為1公里,衛星能探測出的火點的面積一般在1畝以上;另外,氣象衛星在晴空或薄云時才能探測出地面火點,云層厚的時候,即使地面大面積焚燒秸稈衛星也難以發現。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助理調研員金冬霞說,焚燒秸稈危害很大,不僅污染環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利,而且還會經常影響飛機起降和交通運輸,威脅高壓輸電線路安全。
焚燒秸稈是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的違法行為。金冬霞介紹說,國家環保總局、農業部、財政部、鐵道部、交通部、中國民航總局曾分別于1999年、2003年、2005年聯合下發了《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關于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每到夏秋兩季,各級環保等部門積極開展秸稈禁燒現場執法檢查工作,環保總局也年年派出檢查組對重點地區進行督察。從2004年開始,環保總局利用衛星遙感等現代科技手段,對全國夏秋兩季秸稈焚燒情況實施了在線監控。將每日兩次收到的有關焚燒火點數、焚燒時間、焚燒所在省地縣名、經緯度、火區影響范圍等信息以及衛星遙感火情監測圖像編輯成《秸稈焚燒衛星遙感監測情況通報》及時電傳有關政府和環保局,并在“12369中國環保熱線”網站上公布,要求各地環保部門加強檢查與督辦。
近年來,各地禁燒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一些地方出現反彈現象。衛星監測顯示,2003年至2005年,焚燒作物秸稈火點數目總體呈上升趨勢,秸稈焚燒現象還沒有得到根本遏制。
從2004年至今夏的監測數據看,秸稈禁燒禁而難止,焚燒秸稈現象出現抬頭趨勢。
光堵不疏 難以為繼
如何徹底杜絕焚燒秸稈現象?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助理調研員金冬霞分析認為,光“堵”不“疏”使禁燒工作難以為繼。
當執法人員勸阻農民焚燒秸稈時,他們說,“不燒咋辦?馬上就要種麥子了,總要騰地呀,都拉回去放哪兒?”徹底杜絕焚燒秸稈現象的關鍵在于搞好秸稈綜合利用。目前,全國每年產生秸稈約7億噸,尚有1/3以上的秸稈未很好利用。各地秸稈綜合利用開展的情況也不平衡,有些省秸稈綜合利用率不到20%。
究竟用什么辦法解決農民焚燒秸稈問題?專家的方案是:從根本上消除焚燒秸稈的方法還在于開發秸稈的新用途。企業可以用秸稈生產產品,農民可以賣秸稈增加收入。焚燒秸稈等于燒錢,再無知的農民也不會干這種傻事。要使利用秸稈的企業有利可圖,就需要開發利用秸稈的新技術。近一段時間來,秸稈“變廢為寶”的發明創造屢見報端。
但是,開發利用秸稈不僅是個技術問題,更是個經濟問題。某縣造紙廠收購秸稈,某農民請了3個幫工把兩畝地的小麥秸稈打捆,裝上船,開到收購點,卸下來過秤,忙了大半天,賣了60多元錢,不夠請幫忙的人吃一頓飯。結果小造紙廠垮了,農民也還是燒麥秸。
一些省、市、縣在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和配套措施的資金投入上缺乏必要的支持,使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優勢尚未得到有效發揮。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環保部門在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的同時,還將配合相關部門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將秸稈綜合利用與生態省市建設、生態示范區建設、開展循環經濟緊密結合起來,提高秸稈用于畜牧業、農村能源等方面的比例。(市場報/記者 劉 毅)
來源: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