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漸有精力“淘氣”
從7月5日起,受傷大熊貓已由“急診室”熊貓舍轉到了獸醫院一間十幾平方米帶空調的單間內休養。室內設施齊全,除醫療器具外,搶救中心還備有一臺從成都購進的帶輪、可自動變換角度的特制籠舍作為大熊貓的病床。單間門上貼有紙條:“重癥監護,謝絕探視。”
昨日上午11時,獸醫為大熊貓準備的午餐除了牛奶外,還有碎竹葉拌小麥面的竹子粥。“4日它已開始吃些‘竹子粥’了,但這兩天它胃口不太好,光喝奶。”獸醫說,牛奶倒進玻璃瓶,獸醫把管子遞到大熊貓跟前,大熊貓立即把頭靠在籠邊,口含管子大口大口喝起來,七八分鐘將一瓶奶喝得一滴不剩,然后打了個嗝,又躺倒在“病床”上。據了解,大熊貓每天都能喝1000~1500毫升牛奶,加上輸營養液,它的體能已逐漸恢復。目前搶救中心人員仍是24小時監護,每天大熊貓的進食、排便、輸液等各種情況都有詳細記錄。經過多天的治療,大熊貓面部及身上的外傷已經結痂,接近痊愈。
與數天前見到人基本沒有反應不同,隨著體能恢復,大熊貓的眼睛也有了亮色,一旦有人走近,它會立即轉頭去看,雖然“內傷”仍然非常嚴重,但它會時不時抬起前肢晃悠幾下,已逐漸有了“淘氣”的精力。
專家正在研究治療方案
考慮到大熊貓全身多處骨折,長時間癱瘓很可能造成大熊貓肌肉萎縮,接續斷骨成為當務之急。由于手術存在疼痛、血源、護理等多種風險,目前除了手術外,可能的選擇還有保守治療。如果手術,即需要從受傷大熊貓身上提取并儲備1500毫升血漿,由于大熊貓的身體狀況不佳,目前只抽取了兩次,共計200毫升,距離需要還差很多。
省野生動物搶救飼養中心副主任任建設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究竟是采取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還不太好說。除了根據熊貓的恢復情況、生理指標外,還需要看各自存在的風險,并與專家評估后決定。
記者從西京醫院了解到,院方對給大熊貓手術一事非常重視,醫療專家正在研究治療方案,有望近日內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