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半小時播出節目《移植大樹過半死亡》,以下為節目內容。
俗話說,十年樹木,一棵小樹苗長成大樹,至少需要幾年十幾年的時間,可是一些地方為了快速營造綠色景觀,想出來一個討巧的辦法,就是不惜重金把深山老林里的古樹,搬到城市里落戶,在湖南長沙,一些人就專門做起了這種買賣古樹的生意。
禁止采挖的大樹住進苗圃園
在長沙瀏陽河市的鎮頭鎮,記者來到了一個叫做西滿迎奧的苗圃園,進入園中,一些用竹竿搭起的黑色帳篷,引起了記者的好奇,在巨大的黑色帳篷里,一般高度都達十幾米,一個挨著一個,一個接著一個,密密麻麻地占滿了整個場地,聽說記者要購買古樹,樹販子將記者帶到了帳篷里。
“這些樹氣派,漂亮。”
“樟樹嗎?”
“是。”
令記者沒有想到的是,在這些棚子里,滿是移栽的參天大樹。
“這些黑的蓋的是干什么用的?”
“這是遮陰,這一棵樹就值一萬,這個架子不過就值兩千塊。”
據長沙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從2003年5月1日起,湖南省就全面停止樹木采挖行為,及直徑在50厘米以上的樟樹禁止采挖進行買賣,而在這家苗圃,記者卻發現直徑在50厘米的樟樹卻到處可見,這個遮陰棚里的樟樹大的更讓記者吃驚。
“這棵好大呀,這棵樹要賣幾萬。”
雖說在2003年湖南就禁止對大樹的采挖,禁止已經3年了,按理說,移栽到這里的大樹起碼有3年以上的時間,而實際的情況又如何呢?
“這個就是去年冬天剛剛搞的移栽,不是冬季載的,就是今年春季栽的。”
“那怎么能看出來呢?”
“你可以看呀,這個草繩,這個草繩沒有掙開了,那看那個草繩已經掉下了,這個草繩沒有掙開,時間還不長。”
另外,當地人還告訴記者,樟樹移栽兩到三年以上,就不需要這種遮陽棚了,但記者在看到,像這樣在遮陽棚里,裹著草繩的樟樹隨處可見,此外,大樹的經營者,還將這些移栽過來的樟樹,等距離排列,以節約大棚里的空間。
在那里記者還注意到,不但有大量的身上裹著草繩的樟樹,而且許多剛剛從外地移栽過來的大樹的身上,還穿上了這樣的塑料薄膜,以保持水分。
從長沙到瀏陽河市這一路上,記者看到了很多像這樣被倒賣的樟樹,沿途經營大樹的商戶一家挨著一家,看來,買賣大樹的生意還真是挺紅火的,那么,這些樹究竟有多大的樹齡?它們到底是不是從其他地方移植過來的呢?
一棵由三棵大樹組成的樟樹,開價三萬多,比這里的其它賣價一萬多的樟樹要高出許多,那么它有樹齡有多少呢?
“你像這樣的樹它一般長幾年?”
“這課樹,幾年呀,比你的年紀還要大,幾十年。”
“這個樟樹一般都在什么地方挖的?”
“這里一棵,那里一棵,他們要花好多時間,要花好多工夫,開著個車,這里跑著去看,那里跑著去看。”
“這些樹是湖南挖的,還是別的地方挖的?”
“湖南挖的。”
據了解,在長沙市所屬的長沙、望城、瀏陽、寧鄉四縣市的農村,不管是在水旁、公路,還是河流、水庫源頭,不管是機關單位院內,還是村民的房前屋后,只要樹販子盯上的樹,一般都難逃一劫。
“這個樹國家給挖嗎?”
“挖,沒有事,政府不讓砍的,那不有砍的嗎,農民嘛,他們偷偷摸摸搞來的,本身我們這里又是苗圃基地對不對。”
為了讓記者放心的購買這些樟樹,這位樹販子還告訴記者,許多沒有采伐證的大樹,古樹,只要進了他們的苗圃,他們就有辦法讓這些樹擁有合法的證明,減少路途上的麻煩,讓客戶順利地運走。
“進了苗圃里面的樹,再外運手續上是沒有問題的,實際上就是不讓進苗圃,進了苗圃就沒有問題的,進了苗圃就可以往外挖了。”
采訪中,當地農民告訴記者,村子里前幾年還有不少大樹,有的兩個人才抱得住,可這幾年,幾乎都被樹販子買走了,現在只要誰家門口有棵稍微大一點的樹,都會被樹販子盯上,輪番上門來收購,看到周邊地區的大樹快賣光了,這些樹販子的手伸向了更遠的地方。
百年古樹難逃此劫
記者了解到,長沙周邊一些地方販賣大樹成了一項興旺的產業,而這些樹販子甚至還把目光投向了珍稀的古樹,按照有關規定,古樹是指樹齡在一百年以上,樹干直徑在1米以上,或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珍稀名貴樹木,但在樹販子眼中,古樹是棵不折不扣的搖錢樹。
在鎮頭鎮,記者發現在一處苗圃的旁邊,這個長方形的遮陽棚格外醒目,走到近處,記者看到,這棵大樹的根部被塑料薄膜整個覆蓋起來,塑料薄膜上散落著一些新土,樹的底部,被許多竹條保護起來,整個大樹的全身,都密密麻麻的纏上了草繩,沒有一絲空隙,樹的上方,還包裹了黑色的塑料薄膜,而這棵樹的主干,一個人伸開雙臂,也只能抱住樹干的一半,從這棵樹的保護措施上,可以看出這棵大樹的身價不同尋常,那么,這棵樹的身價到底如何呢?
“這個樹有多少年呢?”
“有一百多年了,有一米一的直徑,古樹,沒有一百多年長不了這樣大。”
“這是古樹是吧。”
“古樹。”
為了證實這棵樹為古樹的說法,記者請兩個村民拿上皮尺,對這棵樹進行了實地測量。
“多少?”
“這是3米,樹干的周長3米2。”
“樹干的直徑多少?”
“這個直徑是1米25,這個是古樹了。”
古樹旁負責看樹的村民告訴記者,這棵古樹是20幾天前,剛剛從外地移栽到這里的,他們這樣描述了當時移樹的情景。
“用大車拉來的,吊車就有兩部。”
“用幾部吊車?”
“兩部,那個頭就有這樣大,斗子有丈把高。”
村民還介紹,因為這棵古樹,當時購買時就花費了6萬,因此,賣價也很高。
“賣要十萬,至少十萬以上。”
“這棵樹是你們這最大的嗎?”
“最大的,這是第一,第一大的。”
經過我們記者的實地測量,這棵樟樹的樹干直徑為1.25米,而國家規定,樹干直徑在1米的就為古樹,是禁止買賣的,不過,這棵古樟樹還不是最珍貴的,我們記者在瀏陽附近,還見到了一棵新近剛從外地購買的羅漢松,號稱羅漢松之王,價值遠遠超過剛才看到的這棵古樟樹。
經過多方打聽,記者終于在離鎮頭鎮幾十公里以外的一條公路的路邊,發現了這棵神秘的羅漢松,遠遠望去,這棵羅漢松的周圍被搭起了十幾米高的棚架,與記者同來的樹販用手臂對樹干進行測量。
“樹干直徑80厘米。”
聽說有人來看樹,苗圃的老板特意從外面趕了回來,在盤問過記者的來歷以后,與記者聊了起來。
“這棵樹的樹齡有多少?”
“據當地老百姓講,有300多年。”
雖然記者多次詢問古樹的價格,但為了與記者討價還價,賣樹的老板始終不愿先報出自己的價格。
“你這個樹賣多少錢?”
“我這個樹你讓他講能值多少錢。”
“你認為能值多少錢?”
經過記者的多次追問,這位老板終于開出了這棵羅漢松的賣價。
“你這個大概多少能出手?”
“大概60萬,可以降一些。”
“50萬要多一點,50萬到60萬之間。”
一棵樹就能賣到5、60萬,這在瀏陽并不是什么神話,2003年,當地也是有棵羅漢松,被賣到外地建城市廣場,結果成交價高達58萬元,賣出一棵古樹就能發財致富,那些樹販子為此,煞費苦心,想盡了辦法。
“你早就看好這棵樹了,看了幾年呢?”
“有時候你看好要想搞,搞不到的。”
這位樹販子告訴記者,5年前在福建的山區他盯上了這棵羅漢松古樹,為了得到它,他想盡了各種辦法。
“要有錢有辦法,要有關系要有錢,你要用錢鋪路。”
經過與當地樹販子協商,最后他采取了偷梁換柱的辦法,騙取了當地的相關手續。
“后來你是怎樣下手的呢?”
“讓一個生產隊的每個老百姓蓋章簽字,慢慢一層層向上搞。”
“以什么理由呢?”
“就是砌學校。”
在買賣古樹、大樹比較集中的瀏陽河市鎮頭鎮,負責林業管理的劉迪清告訴記者,樹販子們在采挖古樹時,除了用金錢開道采取欺騙手段,獲得當地的相關手續以外,更多的是采取偷盜方式進行采挖。
“現在古樹從整個交易情況看,都是黑底下交易,不是很明顯暴露的,因為這個交易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
記者在長沙市所屬的鄉鎮采訪時發現,所到之處,每個鄉鎮的大小苗圃,村頭路邊,都有各種各樣移栽的大樹,在通往長沙的公路兩邊,幾乎都有大樹在買賣,可以說,在長沙的各個鄉鎮,只要有公路的地方,就一定有移栽的大樹。
看來,非法倒賣大樹、古樹真成了樹販子的一條發財捷徑,可是一位樹販子告訴我們,其實做這門生意也要冒很大的風險,不是因為怕處罰,而是大樹的死亡率很高,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他們有時候買進10棵樹甚至要死6、7棵,樹販子心疼他們的成本,而我們付出的是更高的代價。
移樹死亡率高達50%
在采訪中,有人曾經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賣棵樹苗甚至賺不到一元錢,賣棵大樹少說也能賺上千元,在利益驅使下,很多當地的花木公司現在都不種樹苗,改做賣樹生意了,記者從湖南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處了解到,目前湖南全省苗圃園中的樟樹,有70%都是非法移植的,而這個賣樹的過程,實際上是在毀樹。
在長沙市的鄉村,經常在路邊看到這樣的樹,樹的許多枝干已經被鋸掉,而且,樹販子不光是鋸了樹的斜子,就連樹的主干的上部,也被無情的去掉,一棵樹只留下一個光禿禿的樹干,每棵大樹,早也沒有枝繁葉茂的情景了,這樣的樹,當地人叫做“斷頭樹”、“骨架樹”。
“這棵樹為什么要把它鋸短了?”
“它高了。”
“這棵樹估計有多高?”
“起碼還有一半這樣高,還不止。”
“這個現在有多高?”
“5米。”
“那這棵樹就要十幾米,弄斷它是為了什么?”
“成活,運輸和成活。”
這位樹販子告訴記者,如果移栽的大樹不鋸掉部分樹干的話,樹木現存的根系無法維持整個大樹的水分,影響樹木的成活率,不僅是大樹,就是幾百年的古樹,樹販子為了賺錢,對其隨意掐頭去尾也決不手軟。
“它這個原來的枝子是什么樣的?”
“很大很大,那沒辦法帶了,超寬超長了,超寬的了,超長了,只能宰掉了,沒辦法。”
“本來樹枝有多寬?”
“本來有十多米,高差不多20米。”
“那現在有多高?”
“現在有12米,宰掉七八米。”
為了從深山里運回這棵古樹,為了從這棵古樹的身上獲取想要的利潤,本來十幾米長的枝葉被砍掉了,本來二十米長的樹身也被鋸掉近一半,現在這棵有著300年樹齡的稀有古樹,只剩下一段孤零零的軀干。
在鎮頭鎮的西滿迎奧苗圃園,記者看到,鏡頭前的這棵古樹已經死亡,整個大樹只剩下一段樹墩,樹墩上被嫁接了樹苗,在這個樹墩的一邊,靜靜地躺著從被鋸斷的兩段樹干,樹干的里面,已經變成兩個空洞,從樹墩粗糙的外形上可以看出,這棵樹,已經有很長的樹齡了,村民說,這棵樹的樹干直徑超過1米,算是古樹了。
離開這個苗圃園以后,記者又來到距鎮上白遠的另外一家苗圃,在這里記者發現,躺在院子一個角落的是一顆樹圍直徑近一米,比樟樹品種還要珍貴的桂花古樹。
“這棵樹齡有多少?”
“起碼有一千多年。”
這棵死去的桂花樹的樹齡到底有沒有一千多年,記者無法考證,但這位看樹人告訴記者,2004年,他們苗園花費兩萬元從江西購進了這棵桂花古樹,本想大賺一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移栽的第二年古樹就死亡了,古樹在移栽過程中的死亡,這就是樹販子們經常說的風險。
“虧本,這么大的桂花樹不好找,找不到,太可惜。”
調查中,記者了解到,大樹從原生地移栽到這里的苗圃,再從這里的苗圃移栽到城市,并且在運輸過程中砍掉樹枝和樹干,樹木的死亡率是驚人的,分管苗木工作多年的劉迪清這樣告訴記者。
“一個環節一個環節都有死亡率。”
“大概有多少?”
“如果是他們移過來方法得當的話,一般死亡率是30%左右,如果從這里再移到城市是20%,所以整個死亡率是50%,如果是采10棵樹的話,有5棵樹是死亡的。”
我們從林業部門了解到,為了保證大樹能移栽成活,采挖的時候,就要挖掉相當于樹圍6倍的土,也就是說,如果移出一棵樹圍一米的樹,要挖掉周邊6米范圍內的土,這對環境的破壞是很大的,可是那些樹販子卻顧不了這么多,因為賣樹實在是個賺錢的買賣。
“都是利益的關系,都是牟取暴利。”
湖南省多山,山區的村民收入普遍較低,許多人屬貧困人口,樹販子往往利用極為低廉的價格,就能獲取一棵大樹或者古樹。
“只要幾百塊錢上千塊錢就能買出來。”
而樹販子只要把樹從山區移栽到自己的苗圃,轉手倒到城市,就能獲取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潤。
“在我們這里,如果賣出去就能賣一萬塊錢左右,正是這些利益上的差異,就促使這些人鋌而走險。”
實際上,從2003年開始,湖南省多次開展打擊非法采挖買賣古樹、大樹的行動,但效果并不明顯,因為大樹進城的市場還是很大,暴利還是很誘人,從根本上說,只有杜絕了大樹進城這種荒唐事,倒賣大樹的生意才能終結。
主編:張雪梅
記者:胡長春
攝像:胡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