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沒有意識到淘汰的電子廢棄物會成為嚴重問題。有資料顯示,家電、通訊、
耐用家電迎來報廢高峰期
剛裝修好新家的余蕾還記得20年前家里買來第一臺電視的情景,滿院子的大人小孩等了一天,天上月亮出來的時候,爸爸和舅舅才從城里抬回來14寸牡丹黑白電視,等調出來節目已經“謝謝收看”了。不像如今的大街上,電器城和超市一樣密集,買電子產品和買菜差不多。余蕾只花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的功夫就采購齊了新居的所有家用電器。
如今的大多數城市家庭中,電視機、冰箱、洗衣機、電腦等家用電器已經成為生活必需品,吸塵器、微波爐、吹風機、咖啡機等小家電也為家庭生活提供了便利。
中國家電研究院副院長馬德軍對我國家用電器行業蓬勃發展帶來的電子廢棄物,深感壓力重重。他對記者說,中國家電業目前已是一個超過6000億元市場規模的成熟產業,去年冰箱的社會保有量達到1.3億臺,空調達到1億臺,年產電視機4億臺。一般來說,家用電器的使用壽命電視為30000小時,冰箱為10年,洗衣機8年到9年。家用電器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進入我國百姓家庭,所以從現在起的未來幾年,中國將出現一個報廢家電的高峰期。據保守估計,我國家庭每年要囤積和閑置2000萬臺以上的舊電視、電腦、冰箱等電器。海量的淘汰家電成為國內電子廢棄物的最大源頭。
電子產品匆匆淘汰
學畫畫上大三的林丹清只用過兩個手機,他過去不喜歡太復雜的手機,覺得什么都能干肯定什么都干不好,他覺得手機能發短信、打電話就行了。不過他喜歡在路上收集創作素材和靈感,他覺得出門要帶上手機、mp3和數碼相機太麻煩了。因此他打算買個具有上面所有功能的手機,最好還能錄音、收音和打游戲,這樣什么時候都不會無聊了。
比起家電這些耐用消費品,手機、mp3、數碼相機等電子產品正在成為像林丹清這一代人的新興時尚娛樂消費品,功能、樣式不斷翻新,成為時髦潮流的寵兒。消費者對這類電子產品的更新更為迅速,“壞了”已經不是淘汰的惟一理由。
資料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手機用戶最多的國家,手機用戶數量直逼3億戶,從彩屏、和弦、無線上網、數碼拍照到MP3、收音機、PDA,手機越來越像一個可供發掘的復合娛樂游戲庫,而不是單純的通訊工具了。制造者的“推陳出新”刺激著消費者的“喜新厭舊”,讓每部手機的使用時間平均僅有10至12個月,有調查顯示,50%的用戶在一年到兩年之間更換手機,而有近20%的用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更換一部手機。據移動所做的相關統計調查顯示,每年全國將產生廢舊手機1億多部,由此淘汰的手機充電器、電池等配件更是難以計數,與之相伴的是巨大的資源浪費和惱人的電子垃圾。
世界上最理想的垃圾場?
據馬德軍介紹,國內家電進入淘汰期和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內憂”已經讓人頭疼不已;近幾年大量的國際電子廢棄物被走私、運送到我國,“外患”更令中國的電子廢棄物處理雪上加霜。
歐盟、日本等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電子產品生產廠家必須負責電子垃圾的回收或承擔電子垃圾回收的費用。這些廢棄物處理起來非常復雜,成本高昂,回收年限長。通常安全處理1噸有毒廢物需2000多美元,而向境外傾倒1噸有毒廢料只需花幾十美元,因此把這些燙手的山芋偷運到發展中國家,成為某些不法商家的選擇。從電腦和外包裝上關于機構的標簽、記號、持久性標貼和電話號碼斷定電子廢物的來源是很容易的,綠色和平組織2003年曾對廣東汕頭貴嶼鎮電子垃圾進行調查發現,這里的絕大多數材料來源于北美洲,也有少部分廢物來源于日本、韓國和歐洲。
為了限制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傾倒電子垃圾,世界150多個國家于1992年簽署了《巴塞爾公約》,要求各國所產生的有害垃圾應該在本國境內處理,嚴禁向其他國家輸送。美國是唯一沒有簽訂這一條約的發達國家,2002年,美國硅谷防止有毒物質聯盟(SVTC)和巴塞爾行動網絡(BAN)聯合曾對亞洲電子垃圾進口情況進行了調查。他們研究得出結論,每年美國大約有50%到80%的電子垃圾被出口到了亞洲,主要是出口到了中國,還有印度和巴基斯坦。
據報道,世界上每小時就有4000噸的電子垃圾被丟掉,相當于1000頭大象的重量,而全世界的電子垃圾80%被運到亞洲,其中90%丟棄在中國,“長此以往,我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廢棄物集聚地之一?!瘪R德軍對此表示了憂慮。綠色和平組織甚至稱: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話,中國應該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垃圾場。
從國外回收后的各種危險電子垃圾,通過香港中轉,再通過小船搬運、海關瞞報夾帶等各種途徑進入內地,流入廣東、福建沿海等地,被一些手工作坊非法拆解獲取利潤。據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的相關人士介紹,進口電子廢棄物在我國登陸的地域呈現日益擴大的趨勢,已從廣東省蔓延到湖南、浙江、上海、天津、福建、山東等地區。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海關總署和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曾在2000年1月聯合發出《關于進口第七類廢物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自2000年2月1日起,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準進口的第七類廢物中不包括廢電視機及顯像管、廢電冰箱(柜)、廢空調器(柜)、廢微波爐、廢計算機、廢計算機顯示器及顯示管等廢電器”。眾多的加工小作坊從電子廢棄物加工中獲取了“可觀”的收益,刺激了電子廢棄物持續通過各種途徑合法或非法地進入中國,成為“緊俏商品”。
電子廢棄物往何處去
——毒瘤與金礦
流向鄉間的定時炸彈
專收舊家電的老孫一家三口人。老孫把每天的收獲運到北京西邊的一處廢舊電器集散地,賣給老婆和妹妹所在的產品加工廠。流水線上,這些東西先拆開清洗,有專門的技術工人負責檢查和維修,能修的就修好了賣到河北、山西的農村,修不好的就拆開了賣電子元件。經過改頭換面,修飾一新的電子廢棄物上山下鄉,流入農村。
目前廢舊家電的回收利用是“先利用,后拆解”。對于保持基本功能的舊家電,可以通過檢查、清洗、簡單維修后,進入二次消費領域。今年3月商務部審核通過的《舊貨品質鑒定通則》和《舊貨品質鑒定舊家用電器》規定,所有二手舊家電銷售前必須在明顯部位粘貼統一的“舊貨”標簽,并注明家電的使用年限。對已過使用年限的家電實行強制報廢。未經鑒定檢測或未粘貼標志的二手家電,不準在市場上流通。
但這些大多來自走街串巷的“馬路游擊隊”的二手家電,其來源和數量均無法保證,逐臺鑒定也難以實現。中國消費者協會新聞與公共事務部主任楊克女士向記者介紹,電子廢棄物經過改良,有的已經超出了使用安全年限,有的修理和使用不當,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她說,農村每年因為不合格電器造成的傷亡人數都在增加,而由于沒有發票、保修卡等票據,也找不到相應的責任人,消費者的權益很難得到保證。
另外,在北京芍藥居小區的一家經營家電維修的老板告訴記者,他們也會收購一些顧客處理的廢舊家電,每周都有固定的家電收購者上門收購。據她介紹,大的廢舊家電中間商把收購來的家電經過維修過后集中裝箱成批運到海外,進入非洲某個國家銷售。由此可見,中國的部分電子廢棄物,可能通過此途徑流向了其他一些經濟更不發達的國家。
不當處理造成環境毒瘤
廣東汕頭的貴嶼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離汕頭市區有100多里路。這里每年回收處理的電子廢棄物都在百萬噸以上,被稱為全世界最大的垃圾電子拆解基地。當地原始和野蠻的處理方法觸目驚心,被環保組織和媒體曝光后,受到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
作為代表的個案,綠色和平組織2003年對汕頭貴嶼電子垃圾拆解業做了調查報告。貴嶼鎮區80%的家庭從事電子廢棄物拆解行業,十年間,這里成為廢棄的高技術產品的煉獄。為了節省成本,家庭作坊往往采用最直接和最原始的方式進行電子廢物的拆解,細致而野蠻。貴嶼如同一頭饑餓的巨獸,到手的食物吃過肉、啃過骨頭、再吸骨髓,絲毫不浪費。一臺電腦送到這里,金屬和塑料外殼被送去重新焚燒、融化,所有的電線、包括顯像管管頸上的偏轉線圈都被集中燃燒獲取銅,排放出二惡英這樣的劇毒物質,空氣令人窒息。原始的煉金術在這里大放異彩,有人把貴嶼處理電子垃圾的方式比喻為“19世紀的工藝處理21世紀的垃圾”。成堆的集成電路芯片投入鹽酸與硝酸的混合液中,從中提取出微量的金。所用的廢酸液不經過任何處理就排入了當地的河中,導致當地土壤PH值已經等于0,無法種植農作物。貴嶼成為一個人人害怕的富庶小鎮,“本地人想讓自己的子女永遠地遷移,外地人想的是賺了錢后趕快回老家”。
對于已經失去使用功能的電子產品,拆解回收有利用價值的各種電子元件,回收原材料,是循環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小鎮貴嶼的悲劇,為電子廢棄物危害環境提供了慘痛的范本。
電子廢棄物中,含有眾多有毒有害物質。一粒紐扣大的電池泄漏后將污染六十萬升水,制造一臺電腦需要350多種對人體有害的化學原料。比較起每年淘汰的海量的電子廢棄物,我國目前連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垃圾處理企業都沒有。由于缺乏專業的處理設施,很多垃圾場都沒有垃圾處理能力,只是通過焚燒、填埋等簡單的手段進行處理,導致廢舊家用電器中含有的鉛、鎘、汞、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劑等有害物質和化學物質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而手工作坊的破壞性拆解更導致大量有害物質進入土壤和地下水,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污染。
電子廢棄物真金待人識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助理巡視員翟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電子廢棄物中有大量的貴重金屬,如金、銀、鉻、鎳等,“我們現在一方面在開采這些貴重金屬,一方面卻在浪費和污染?!痹谫Y源日益短缺的今天,過快增長的電子廢棄物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循環利用,不僅污染環境,也是極大的浪費。
如果按照每公斤的含金量來計算,舊家電的含金量等于南非含金量最高的金礦石的20倍左右,是名副其實的“超級金礦”。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一噸電子板卡可以分離出286磅銅、1磅黃金、44磅錫,價值達到6000美元,加上鐵、鋁、鎘、鎳等估計價值將達到7000美元。如果合理回收其中包括貴重金屬、塑料、玻璃以及一些能再利用的零部件,將是一筆巨大的資源,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可估量。
據了解,目前,美國的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一般年利潤可達到2500萬到3000萬美元,美國有48萬人從事再制造,每年可創造530億美元的產值。而一家日本手機回收工廠的利潤率在20%以上,比正常的家電行業利潤率高出4-5倍,獲利豐厚。
先進的經驗告訴我們,電子廢棄物不是真的一無是處,形成循環利用的合理產業鏈,就能將毒瘤變成金礦。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電子廢棄物,誰來回收處理?
余蕾訂的新家電很快就要送來了,欣喜之余有點發愁,舊的電器怎么處理呢?“原來租房時買的24寸彩電和電冰箱還能用,扔了怪可惜的,要賣好像只能找走街串巷的小販,賣不了幾個錢,給他們又不放心,怕得不到恰當處理?!睋Q新容易、去舊無門的困惑,不止余蕾一個人有。
散兵游勇和批量匯總
從河南來北京的老孫就是回收廢舊電器的街頭游商。每天他都會騎上小三輪車到某個小區門口,支上“高價收舊電器”的牌子,點上一只煙坐在一邊等生意上門。他很耐心,等了幾個小時收獲不大,他就踩上車又換一個小區。有時候一天也收不上來一件,有時候遇到人搬家,他能一下收上來3、4件電器。老孫只是眾多在街頭設點收購的流動大軍的一員。一個人、一塊“高價回收”牌子、一輛三輪車的散兵游勇,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牢牢占據著家電回收的大半江山。“舊手機賣嗎?有舊手機嗎?”熱鬧街頭、過街天橋、地下通道,都成為“游擊隊”向路人搭訕收購舊手機的場所。
散兵游勇零碎收來的電子廢棄物,有對應的收購商匯聚收集,再進行加工和處理。北京現在已經形成了六里橋、東小區、新發地等六個廢舊家電集散中心,西直門和公主墳成為手機交易集散地,中關村成為電腦和打印器材的回收中心。但他們的處理難以兼顧環保和安全因素,有的甚至翻新作假、以次充好,牟取非法利潤,成為社會隱患。
誰制造,誰回收
為減少電子產品報廢后對環境的污染,發達國家實施的最重要的管理辦法是生產者延伸責任(EPR)制度。在傳統的環境管理中,生產者僅對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承擔責任,而在生產者延伸制度下,生產者要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包括生產過程和生命結束階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廢棄產品的回收、處置等一系列工作,涉及到的責任包括:承擔產品的環境成本,直接參與產品的回收、循環利用以及提供產品環境形成的相關信息等。
國家發改委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司助理調研員楊延飛認為,實行生產者責任制,可以便于生產企業從材料的源頭來減少對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同時,可以在產品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對產品的回收和處理。同時,實行生產者責任制也便于發揮企業在生產技術、人才、包括銷售和服務網絡方面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回收這種廢舊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同時,最大可能地實現對這些產品零部件的再利用和資源的再利用。
歐盟已經從2005年8月份開始全面實施《關于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WEEE)。在這項2003年就已生效的法令中規定,生產商(包括進口商和經銷商)必須在法律意義上承擔支付自己報廢產品回收費用的責任。
借鑒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國家2004年出臺的《廢舊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辦法》提出了以“生產者責任制”為核心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但至今我國還沒有具體的強制性法律要求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對產品的回收負責,回收處理體系有待建立。2007年3月1日將實施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也只是強調了制造者對產品環境信息告知的責任。目前國內出現的一些電子制造企業的回收行為都是以自愿方式進行的,其中跨國企業的中國公司占有明顯比重。
自1996年起,惠普公司的產品回收方案就開始實行,而且在近二十年中,它一直在從事產品回收利用工作,服務范圍從歐洲逐步推廣到亞太地區,包括中國。據惠普公司公布的數字,2005年,惠普公司共回收了總重量約6.35萬噸的硬件和惠普打印耗材,其回收產品的總重量相當于280架波音747大型客機。在中國,惠普公司與北京地球村、珍古道爾研究會以及上海、北京的根與芽組織進行了合作,在幫助消費者提高回收打印耗材意識的同時,為北京和上海的消費者提供免費、便捷的惠普打印耗材的回收方式。
2004年底,摩托羅拉、諾基亞與移動聯合發起“綠箱子環保計劃——廢棄手機及配件回收”公益行動在全國40個重點城市啟動,約1000家移動自辦營業廳和摩托羅拉、諾基亞各約150家銷售中心、維修服務中心將長期設立專門用于廢棄手機及配件回收的“綠箱子”。手機用戶可以選擇就近地點將已經廢棄的手機及各類配件投入其中。該行動所回收的廢舊手機及配件委托專業的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對其中部分成分進行回收再利用。此后,又有波導、LG、聯想、NEC、松下、夏新六家手機企業加盟了“綠箱子”活動。
比較跨國企業在回收再生方面已經取得的進展,中國國內企業對自己電子電器產品的回收利用尚處在試點、探索階段。青島市2004年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全國進行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置試點”城市后,海爾集團在全國率先進行廢舊家電的試點工作,成立了一個專門從事廢舊家電回收及處理的研究部門,采用的回收模式主要包括以舊換新和網上回收舊品等創新方式。先后與青島多家商場開展微波爐以舊換新回收試點活動,利用國外先進的技術對產品進行回收處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TCL等企業也先后提出了對回收的舊電視進行補貼和對收回的舊電器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方案,它們開啟了國內企業回收電子廢棄物的探索之路。
多元化的回收體系和集中的處理體系
面對眾多而分散的電子產品,散兵游勇的回收缺少環境保障,而單純依靠生產企業進行回收又難以達到廣泛的覆蓋面。對此,國家發改委2004年便提出制定《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總體思路是推行生產者責任制,建立多元化的廢舊電子回收體系和集中處理體系,實行分散回收,集中處理;回收處理企業實行市場化運作,國家在政策上給予鼓勵和支持。其中規定“家電經銷商或售后服務機構有義務對廢舊家電進行回收,并交給有資質的企業處理,否則最高將可被罰款10萬元?!?/P>
在此原則下,回收電子廢棄物的主體除了產品制造者,也可以是由產品銷售者或者專業的回收企業、社會公益網點構成多元化的回收群體,通過密集網絡收集電子廢棄物,集中送到具有處理能力的企業進行處理,形成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的產業鏈條。
浙江省是除青島之外的另一個國家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建設的試點省,正在嘗試建立以杭州為處理中心、其他11個市建立區域分點回收網絡體系。目前該省已頒布了《浙江省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試點暫行辦法》,回收渠道主要分社區回收和機關、學校等事業單位回收渠道、生產廠家回收渠道和家電銷售商回收渠道,并確定由杭州大地環保公司承擔處理工程試點項目。
從去年8月起,國美、蘇寧兩大家電連鎖巨頭開始悄然進入廢舊家電回收行業,試圖通過全國數百個門店進行現場運作,這也是國內經銷商第一次大規模對廢舊家電實施集中回收。比較起散兵游勇的市場份額,他們回收到的廢舊家電少之又少?!熬G箱子”的一個網點半年回收廢舊手機不到10部。遍布大街小巷的個體收購者將大多數的電子廢棄物直接收走,由此導致專業回收公司回收和生產處于“供不應求”的境地。大連東泰產業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每年對各種危險廢物的綜合處理能力是3萬噸,從1991年至2004年年底,該公司累計已回收了20萬噸固體廢物,但處理的電子廢物僅有1000噸左右,由于原料回收不足,造成了大量的設備閑置。
看來,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的產業鏈條的建立,還不僅僅是制造企業、流通企業和回收企業要面臨的問題……
應對電子廢棄物,還可以做什么?
為什么有的電子電器產品的制造和銷售企業認識到自己的環境責任并投入力量回收電子廢棄物時,效果卻并不明顯呢?為什么一些規范、環保的大型回收處理企業建立起來,卻面臨“吃不飽”的困境呢?
大張旗鼓的公益回收敵不過街頭游商的些許誘惑,專業環保的處理企業不如小作坊的生意興隆,面對電子廢棄物,還需要我們做什么呢?
政府:法律法規保證社會公益
一件電子產品生命周期,涉及眾多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制造商、銷售商、消費者、回收者等諸多環節,如何協調各方利益,保證公眾環境利益,政府起著指導、規范的作用。面對電子廢棄物處理的無序狀態,中國家電研究院副院長馬德軍專家認為,首要任務是政府規范立法。
記者在采寫本報道時,查閱了與電子電器產品有關的多個行政法規,發現由信息產業部、環??偩?、商務部、工商管理總局、海關總署聯合會簽的《電子信息產品的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國家發改委的《廢舊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管理條例》和環保總局的《廢棄家電與電子產品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政出多門,雖然對電子廢棄物的處理已經有了普遍的指導性的規范,但缺乏統一協調,法律責任不完善,并不能真正落實到制造者、銷售者、回收者和消費者的行動中。
全國人大環資委助理巡視員翟勇從事環境立法工作10余年,如何從制度上保障廢舊電子電器產品資源再利用,是他正在關注的問題之一。他對記者說,除了各個行政部門出臺的幾個涉及廢舊電子電器產品處理的行政法規,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一部關于規范電子廢棄物的法律法規出臺。他認為,2005年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也不能具體解決電子廢棄物污染問題。比如《固廢法》第5條規定了使用者(消費者)對固體廢物依法承擔污染防治責任,但并沒有規定具體、配套的回收措施;第6條規定防治設施建設的經費投入包括在政府的環境保護規劃中,不利于保障設施有效運行的資金投入,法律對設施的建設作了簡單要求,而對如何實現這一要求并沒有相應的措施作保障。
他認為,要在回收、處置方面制定防治電子廢棄物污染的法律規定,比如嚴格禁止直接填埋、焚燒,嚴格規范回收、拆解市場,建立有資質的回收企業并使之產業化的制度。他建議,對外來電子電器廢物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建立處理處置電子電器廢物的資質、資格制度等來規范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利用。
翟勇說,目前正在制定一個管理辦法,有望在今年年底出臺。但行政法規不同于國家頒布的法律,它只能用來應急、調整,而且各地方發展不平衡,行政法規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他強調,“要想在全國范圍內規范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最好能上升到國家立法層面?!?/P>
消費者:綠色消費實踐社會責任
今年4月,中關村電子城內的電子環保亭投入使用,這是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和企業在北京最大的電子產品交易區域內共同建立的電子垃圾示范工程,通過專業回收電子垃圾的“電子環保亭”或上門回收等方式,電子廢棄物又多了一個正規的回收渠道。
這里的維修工程師會對交來的電子產品檢修,根據里面配件的新舊程度給消費者一定價格補償。這些回收來的廢舊電子產品能再利用的部分將通過技術手段處理成“再生電腦”,免費捐贈給希望小學或者低價處理給需要人群。不能再利用的部件分別提煉成金屬、非金屬和再生塑料循環利用,電子垃圾中完全不能再利用的部分也最終會進行環保處理。
但幾個示范性的電子環保亭很難解決海量的電子廢棄物。據了解,光北京一年的電子產品的淘汰量已經達1160萬臺左右,近10萬噸各種電子垃圾急需處理,但是90%以上的這些垃圾都被當破爛收走,成為污染環境的“定時炸彈”。正規回收渠道和網點的不足,給消費者處理電子廢棄物帶來了難題。
一部分消費者不了解電子廢棄物的危害,是他們隨意丟棄電子廢棄物的重要原因。此外,把廢棄的電子電器賣給上門回收“游擊隊”,既不費事,還能換幾個錢,消費者貪便宜、怕麻煩的心理也導致正規的回收渠道“叫好不叫座”。
來自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楊克女士說,作為指導消費的行業協會,中消協積極倡議消費者“綠色消費”,通過自律減少自身對環境的不良影響。但是她也表達了作為普通消費者在處理電子廢棄物時面臨困境的擔憂——電子廢棄物上交無門,誰來負擔運輸費?有償收購還是無償回收?回收者能否妥善處理?她希望更多制造電子產品的企業能更多地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承擔起回收責任,促進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鏈條各個環節的建立,為民眾參與循環利用和循環經濟提供切實的渠道和載體。
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民間嘗試
目前,我國對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仍處于無序化狀態。盡管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在我國的建立還面臨很多困難,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關注環境的人們的信心,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對環境多負一份責任,減少電子廢棄物的危害。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是一個致力于公眾環保教育的民間環保組織,在推動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方面,他們既在參與具體的耗材回收實施項目,又積極促成公眾、企業和政府三方聯合共同解決電子廢棄物的問題。
循環巨龍:
循環利用電子廢棄物的民間案例
2005年2月,北京地球村、根與芽和惠普公司共同發起的民間環保項目“循環巨龍”,是惠普環球伙伴耗材回收及循環再造計劃回收的一部分。這個項目的宗旨是提高公眾對隨意丟棄打印機墨盒和電腦硬件所造成的環境危害的認識,并且鼓勵所有的政府部門、企業客戶、學校與社區積極地參與到循環回收的行動中。
北京地球村循環巨龍項目負責人毛達先生說,造成電子廢棄物污染環境惡果的原因是多種的,但是使更多的人提高環境意識和環保參與程度,是“循環巨龍”項目的重要目標。
墨盒主要由塑料制成。如果進行垃圾填埋,塑料需要一百年才能降解。如果處理不當,硒鼓的墨粉將會被人體吸入,可能對人體有潛在危害。如果在垃圾填埋后泄漏,墨水和色劑剩余物會污染土質和地下水?;厥諒U舊墨盒可以避免由于垃圾填埋、管理不當的填充再造設施造成的環境與健康問題。另外,當每個收集來的墨盒得到最佳的回收及循環時,就能實現資源再生,將廢棄物的危害減至最低。
地球村利用自身的公共資源優勢,走進綠色社區、學校等向公眾介紹電子廢棄物危害,并對參與者使用過的原裝惠普噴墨墨盒和惠普激光墨粉盒,免費回收,再以環保的方式循環利用這些廢舊墨盒。
“循環巨龍”聯合在企業環保處于領先地位的惠普公司,選擇了打印耗材和硬件這樣的切入點,聯系消費者和生產者,宣傳電子廢棄物危害,具有可操作性,為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提供了經驗。
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論壇:
溝通政府、企業與公眾
在“循環巨龍”運作一年多以后,2006年4月,項目的參與各方,即北京地球村、根與芽以及后來加入項目的青島綠色世紀三家民間環保組織和惠普公司共同組織了“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論壇——實踐中的創新、經驗與問題”,為政府、企業以及民間環保組織和普通消費者提供了一個討論電子廢棄物問題的平臺,分享實踐中所遇到的創新、經驗。
論壇得到了全國人大環資委、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和華夏認證中心的大力支持,從政府立法、家電行業發展和消費者等角度探詢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的障礙和前景。論壇還邀請了電子產品的制造商索尼公司、銷售者國美電器以及電子回收企業的代表,從企業實踐角度暢談了建立電子廢棄物回收機制和產業鏈的看法,推動盡快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電子廢棄物解決機制。
經過研討,論壇參與者達成了共識,呼吁盡快出臺法律法規,明確政府、生產者和消費者在電子廢棄物處理中的責任與義務;呼吁更多的企業自覺開展延伸生產者責任的活動;希望政府加大對循環回收產業的扶持力度,使產業鏈有效形成,循環再生原料市場化;期待相關各方采取更多的努力,使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成為時代的潮流。
與會者每人都得到了一份來自地球村的小禮物——一把由回收墨盒制成的黑色尺子。小小的墨盒可以被無害化處理,其他的電子廢棄物的利用更有待發掘,每個人心里都應該有一把標尺,盡自己對環境的一份責任。(記者 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