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等因素影響,廣東各地能耗參差不齊,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13個市,其能耗水平普遍高于0.79噸標煤的全省平均水平。山區剛剛開始工業化,還沒走過資源消耗型增長階段。這可以看成差距,也可以理解為空間,如能有效調節這些地區的能耗,將大大降低全省能耗水平。
產業結構繼續調整,將產生新的節能降耗空間。目前能耗較低的第三產業占廣東全省GDP比例已從“九五”期間的40.5%增加到45.4%,九大支柱產業中低能耗的通信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提升至35%以上,而高能耗的建材、造紙所占比重變化不大,全省關停一批小煤礦、小化肥、小水泥、小冶煉,這一番升降帶來明顯的能耗下降。
高能耗行業也有節能空間。石化、電力等高能耗行業是廣東急需發展的產業,重化工業是廣東“十一五”的重頭戲。如何節能?這從近期簽署的一份節能軍令狀中可看出端倪,廣東26家企業誓要節能降耗,其中石化、電力共有5家企業,“軍令狀”中規定了企業必須進行用能規劃,提出節能降耗目標和強制性、超前性產品能耗標準及具體措施。目標和現狀之間昭示了廣東節能的一大空間。這些往日的“能耗大戶”有望成為未來的“節能主力軍”。
有觀點認為,解決能耗差距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做大GDP”,能耗公式中分母大了,數值自然小了。這種“快餐”能不能吃?最渴望做大GDP的山區人很清楚,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一味通過對GDP貢獻來選擇項目,無疑是飲鴆止渴。梅州市委副書記李嘉表示,要發展也要環境。對于招商引資項目選擇,梅州有三個對策——鼓勵、限制、淘汰,能耗、環保指標成為項目歸類的一把量尺。
“山區高能耗、資源型工業多,這一塊是節能的重點。”興寧市經貿局局長盧平說。梅州金塔水泥有限公司已經作出了成績,通過技術改造,該公司將原先耗煤多的濕法生產線改為耗煤小的旋窖生產線,一噸水泥綜合能耗從150噸標煤降到115噸標煤,而且水泥質量大大提高。金塔公司經理黃強說,下一步要降低噸水泥綜合電耗,通過水泥生產中的余熱發電,提供全廠1/3用電,節能目標是綜合電耗降低30%,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山區和東西兩翼的發展事關廣東區域經濟平衡全局,不僅要“走得快”,還要“吃得少”,關鍵在于找準節能空間。
這些年,廣東打了一場節能勝仗,贏得全國經濟發展、節能降耗雙料冠軍!而在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交出能耗成績單后,廣東正在開始探索如何打好下一場節能戰。這是全省21個地市共同的戰役,沒有經濟發達落后之分,沒有發展快慢之別。廣東人不可沉醉于“節能標兵”的光環,而應該繼續探尋適合每個地區、每個城市、每個行業的節能空間,惟其如此,廣東才有望5年后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13%或者更多的目標。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華南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