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地處蘇北的縣級市,興化為什么要下這么大的決心和功夫呢?對此,興化市委書記楊峰說,20多年來,興化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河流特別是農村河流污染現象有所蔓延。如不盡快加以遏制,興化就無法保持“水鄉明珠”、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等稱號,更談不上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抬高環保“門檻”
近年來,興化市利用“環保第一審批權”拒批蓄電池、水洗布等重污染項目,拒批項目投資總額近2億元。
除國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外,興化市對一次性投資低于100萬元且有廢水排放的化工項目堅決不批,不再新辦小型橡塑回收加工企業,污染嚴重無治理技術的項目也不予建設。
“前幾年,鄉鎮干部較少到環保局。現在不一樣,每天都有書記、鎮長來我局咨詢哪些項目能上、哪些不能上。”在興化環保局,局長室門前人頭攢動,咨詢的人一撥接一撥。
去年,某鄉鎮經過艱苦談判,引進一投資額2200多萬元的電鍍項目。但當發現這一項目對河流污染較大時,市里立即予以拒絕。
105家企業追加上馬環保設施
2003年以前創辦的老企業,興化逐一清理,共有105家企業被追加上馬環保設施,投資總額1600多萬元。在清理過程中,興化沒有搞“一刀切”,而是采取“控、轉、治”等方式。
控制生產規模和排污總量。周莊鎮雙蝶紙品廠本計劃擴大生產規模,但因排污總量已較大,環保部門建議其上馬無污染、經濟效益更好的蜂窩紙板項目。
原污染特別嚴重的企業實行轉產。昌榮化工廠生產高污染的柏油產品,后在環保部門協助下改產乳膠漆,既解決了污染,又提高了生產效率。
能通過治理達標的企業,則堅決實施治理。江蘇普爾佳膠化有限公司的廢水污染曾引起多次群眾上訪。環保部門經檢測發現企業排污問題可以治理后,邀請同濟大學專家重新設計設備,投資105萬元配備新環保設施,最終實現“零排放”。
“垃圾經理”不再“賠禮道歉”
白涂河,興化境內最重要支流之一,流經西鮑、城東等9個鄉鎮。近年來,白涂河兩岸形成年交易額2億元的全省最大廢橡塑制品回收市場。每年約10萬噸廢舊塑料洗滌廢水流入河內,直接影響10多個村2萬多農民的生活。
興化市政府相繼召開6次白涂河治理督查辦公會,抽調150多人,分別前往西鮑、昭陽、垛田等地現場督辦。白涂河廢品市場得到根本治理,新建污水處理池201個,原料棚179戶,共計投入1600萬元。同時,沿河市場6米的綠化帶、消防通道也正在建設中。
袁江華是白涂河西鮑廢品市場負責人。他說:“以前,每天都有村民來找我吵架。有的當面罵我是‘垃圾經理’,我大部分時間在忙著賠禮道歉。現在,所有攤主都設置了污水處理池,消滅了污染,村民再也不來找我論理了。”
構建農村“環保網”
“治理農村河流污染,各級鄉鎮也大有可為。”興化市環保局局長趙詩坤說。
舒桂蘭,興化垛田鎮鎮長,泰州市政協委員,他寫的《農村水污染現象亟須重視》一文曾得到省領導批示。他說:“垛田鎮共有68家脫水蔬菜加工企業,河流污染主要來自脫水蔬菜的下腳料。為此,我們和鄰近的城東鎮聯合成立一家保潔公司,專門負責清理下腳料。”
去年下半年起,戴南鎮從源頭抓起,以破除舊酸洗池為重點,投資2.8億元打響治污攻堅戰。將全鎮排放廢水的510家工業企業一一登記造冊,在規定時間內砸掉酸洗池,到新建的南北兩個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酸洗,實現污水零排放。
該鎮還引資2980萬元建設目前國內最大、世界第三的生物質發電站,每天消耗百噸稻殼、秸稈。
為減少農藥、化肥等對河流的污染,2004年,興化在全市建設61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0個無公害畜禽產品基地、17個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同時,開展系列綠色生態保護活動,新植意楊800萬株、新增林地6萬畝、圩堤綠化2730公里。
與治理水、氣污染同步,興化市還在農村普遍開展了清潔家園、田園、水源的“三清”群眾運動,對全市的生產河、莊溝河進行全面清理浚深,保持水質清潔。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華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