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會見考察成員
近日,《濕地公約》組織與國家林業局就喜馬拉雅高原濕地保護問題達成合作意向。雙方認為,喜馬拉雅高原濕地具有多項功能,需要通過開展國際合作,特別是區域合作,對其加強有效保護。要加大國際社會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各國應重點考慮資金投入機制,盡早形成運作機制、資金機制。
7月13日下午,《濕地公約》組織秘書長彼得•布里奇華特博士在與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會談時說,通過考察,對中國濕地保護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各級政府為濕地保護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績十分突出。
他還指出,喜馬拉雅高原濕地保護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國際任務,中國在其中承擔著重要任務,起著很大作用。希望中國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快高原濕地保護行動。雙方一致認為,要加大國際社會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各國應重點考慮資金投入機制,盡早形成運作機制、資金機制。
7月5日至14日,《濕地公約》秘書長彼得•布里奇華特博士考察中國濕地保護情況,先后考察了浙江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四川若爾蓋濕地。7月13日下午,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在國家林業局會見了彼得博士一行,并就喜馬拉雅高原濕地保護問題交換了意見。
賈治邦說,中國濕地資源豐富,自然濕地面積達到3620萬公頃。中國政府重視濕地保護工作,頒布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及《實施規劃》,開展了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成立了履行《濕地公約》機構。加強了濕地立法、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建設、沿海生態防護體系建設、濕地保護管理組織機構建設、濕地保護國際合作,投資75億元資金用于對中國和湄公河下游六國至關重要的三江源地區開展濕地生態保護和恢復,“十一五”期間還啟動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以工程措施促進全國濕地保護工作。賈治邦表示,中國要認真履行《濕地公約》規定的義務,國家林業局積極支持和配合《濕地公約》秘書處工作,在濕地保護保護與管理區域事務中,加強同成員國的區域合作。
喜馬拉雅高原是歐亞大陸上發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區域,孕育了黃河、長江、湄公河、恒河和印度河,被譽為“亞洲水塔”。中國占該區域總面積50%,高原濕地面積達到750萬公頃,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地位。
《濕地公約》是一個政府間公約,是濕地保護及資源合理利用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柜架。現有152個締約方,共有1140個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總面積9170萬公頃。這次是彼得博士2003年當選《濕地公約》秘書長后第二次來華,他代表《濕地公約》組織向國家林業局副局長趙學敏頒發證書,聘任趙學敏為《濕地公約》中東亞地區高原濕地生態保護特別顧問。
《濕地公約》秘書處亞洲區域顧問雷光春先生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