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隔離檢驗,在浙江長興的12條“海歸”揚子鱷終于“解禁”,開始適應保護區的生活。記者昨日從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和長興尹家邊自然保護區獲悉,由于飲食習慣等原因,這12條揚子鱷要真正放歸野外還是困難重重。
揚子鱷是我國的特產。今年5月18日,在美國出生的12條揚子鱷風雨兼程地回歸故里,途經上海前往浙江長興縣尹家邊揚子鱷自然保護區。6月23日,湖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人宣布,這12條揚子鱷隔離期結束,并發給保護區檢疫合格證明。“解禁”后,游客可在隔離場護欄外觀賞。
據了解,這些揚子鱷已基本適應保護區的生活。據保護區有關人士介紹,從6月19日到現在,揚子鱷已人工喂食十余次,與國內揚子鱷不同的是,這些在美國土生土長的揚子鱷不愛吃魚,喜歡吃牛肉。
有關人士表示:“它們的生存能力離野外放歸還有很大距離。”據介紹,揚子鱷放歸野外成功的關鍵在于“學會捕食”,包括魚、螺螄、青蛙等水生物,所以,要改變它們愛吃牛肉的習慣。為此,保護區嘗試減少牛肉投放量、在水中投放活魚等,逐漸讓它們學會“捕魚”本領。
揚子鱷能否在自然狀態下順利過冬也是放歸野外的重要條件。保護區將根據揚子鱷的體能恢復情況、活動量大小等,調整飼養方法。最快到9月份,專家將根據它們是否打洞、洞穴的深淺、積蓄的脂肪量等得出結論。“重引入揚子鱷項目”還將在品種對比、行為、基因等方面進行研究,并與我國原有揚子鱷優勢互補,繁育后代,再放歸自然。
由WCS發起的“保護揚子鱷大學生暑期宣教考察活動”正在開展。大學生們今天來到崇明島,對揚子鱷放歸區進行考察。
來源:新聞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