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也有個‘樂山大佛’……”近日,一些成都游客無意中在簡陽發現了一座高約20米的“巨型佛雕”。而當地人對此也是眾說紛紜,有的說它是大佛,有的說它是三國時期張飛的雕像。昨日,記者一行趕赴現場進行探訪。
與佛試比高“佛耳”能容一大人
昨日上午,知情人將記者領到簡陽市賈家村武廟鄉爛田村三組,游客們所說的“神秘大佛”就在龍泉山脈臨近山頂的地方。它由兩部分組成:栩栩如生的“佛頭”和“佛頸”有四五米高;下半部是一塊連成一體的山石,約15米高,形似“佛身”。
隱居山中千年 簡陽也有個“樂山大佛”
站在山腰往上望,這座高約20米的“大佛”就像是能工巧匠在附近雕好“佛頭”后,找人將其搬到下面的巨石上一樣。但細看上下兩部分的連接處,卻發現是渾然一體,沒有任何鑲嵌的痕跡。
“大佛”頭上有兩個巨型耳朵,每個都有兩米多高,隨行的一個女記者往耳邊一靠,整個人就像裝在里面了一樣。“大佛”的雙眼、鼻子、額頭和嘴巴也都屬于超大型號。
站在山頂,可清楚地看到“大佛”的頭頂十分平整,在上面站十個人應是輕而易舉的事。頭頂還密密麻麻布滿了一個個茶杯般大的黑色圓點,它們排列整齊,有七八十個之多。當地人有的將其稱為“發圈”,有的則認為是“戒疤”。
也許是雕刻的年代久遠,飽受風吹雨打的“大佛”有些地方已出現了斑斑傷痕。雕像的頭頂原本有一個帽子,但不知何故已滾落到幾十米遠的山坡下,只在頭頂留下一塊白色的疤痕。此外,雕像臉部的慈眉善目雖然清晰可辨,但有的地方已出現脫落,下嘴唇也不知去向了。
香火很旺盛 當地人稱“張飛石”
盡管當地人大都說不清“神秘大佛”是何人于何年何月修建的,但都親切地將其稱為“張飛石”,每到逢年過節還要前往朝拜燒香。究其原因,村民楊治福“呵呵”一笑:“哎呀,你不知道,我們這里在三國時是‘張飛營’,有很多張飛的傳說呢。這里的另一個山頂上還有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塑像。看這座雕像年頭有點長,大家都覺得塑的是張飛,就叫它‘張飛石’了,還有不少人愛來燒香祈愿。”
“神秘大佛”所在的位置很高,它周圍的很多山頭如“錢盤坡”等都有著美麗的傳說。爛田村三組92歲的李秀良老人熱情地做起了解說員:“錢盤坡”是因為三國時劉、關、張三人經常用大盤子裝錢幣在那里賭錢而得名的。老人還講到了“石頭蹦出金魚”的故事,說是當地的獅子崖山在一次開山時,蹦出了一條長一米有余、活蹦亂跳的金魚,當地人都認為那是張飛顯靈。
記者注意到,在“神秘大佛”下面的荊棘叢中,還有一顆斜著倒下的高大“佛頭”,但已殘缺不全,而附近的巖壁上也有雕鑿的痕跡。當地村民提起這些就懊悔不已,“原來這里有不少佛雕,以前不曉得這是文物要保護,開山炸石、修水壩時就破壞了不少”。
簡陽文管所 確定是張飛雕塑
就龍泉山脈驚現“神秘大佛”一事,昨日下午,記者聯系上了簡陽市文管所。文管所所長袁守新說,“神秘大佛”其實早在1987年他們搞文物普查時就已經發現了,但當時該雕像已經破壞得比較嚴重,為便于保護,所以一直沒有對外宣傳。現在經過考察,他們已確定“神秘大佛”就是張飛雕像,其雕刻時間大約在唐朝,但雕刻原因還需進一步考證。至于頭上的“肉結”,袁守新解釋,歷史上張飛的頭發是卷曲的,那雕刻的“肉結”其實就是張飛的頭發。“過去頭像頂上的確有一個頭盔,而佛像頭頂是不會有頭盔的。”袁守新說。
來源:大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