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簡化漢字是為了國家安全和發展,但是我們可能付出一定的代價,并客觀上削弱了與民族歷史與文化的聯系,并因此削弱了我們的對外軟實力。當今我國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日隆,簡化漢字在世界上普遍得到接受,這只是表明我國強大國勢的穿透力,而不一定表示簡化漢字在美觀和實用?
在我國經濟和文化日益發展的今天,簡化漢字的理由已多不存在,我們理應逐步考慮允許簡體字和傳統漢字獲得學習和使用的同等地位。
在新近召開的全國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會議上,國務委員陳至立強調,要深刻認識加快漢語國際推廣的重大意義,以能力建設為核心,注重質量和效果,積極而穩妥地推進漢語國際推廣工作。
文化顯然屬于軟性國力范疇,而語言文字是文化的核心載體,自然也屬于軟國力。因此,推進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對提升中國的軟實力意義深遠。
軟國力與硬國力的增長息息相關。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讓硬國力增長了10倍。按照去年我國國民經濟9.9%的年增長率,如果我們繼續維持這個速度發展25年,那么到2030年的時候,我國的經濟產出將達到22萬億美元(按目前人民幣與美元的兌換率)。事實上隨著國勢上升,人民幣將進一步走硬,若假定25年內人民幣升值30%,屆時我國的實際產出將達到29萬億美元,這將超出同期美國的經濟規模26萬億美元(假定美國繼續保持3%的年增率)。
硬國力的發展已經十分明了,現在我們追求的應是軟實力的提升,其內核就是中國形象和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傳播。隨著當代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文化得以重振,世界各國再度掀起學習中文的熱潮,美國總統今年在全美大學校長會議上提出“國家安全語言倡議”,主張加強對包括中文在內的“關鍵”外語的教育,以確保美國的國家安全和持續強盛。同時,我國也在積極推動中華文化在海內外的傳播,全球各地已創辦近百所孔子學院。可以想象,伴隨著他們的不僅有對異國文明的驚奇,更有著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和景仰。
我們也注意到,漢字和漢字簡化對于中國的軟實力,在不同的階段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樣。文字改革和簡化是歷史的必然,但它不能違背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即文字是記錄的文化符號,既不能脫離生活去創造,也不能脫離文化去記錄。漢字簡化的基本理念是在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度迅速掃盲。這對于一個新生國家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事實上我國已就此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整體而言,經過共和國50多年的建設,我國經濟發展在總量上在世界已經位居前列,再經過二十來年就將進入世界超強,我國的文化建設也勢必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年漢字簡化的理由將多不存在。當初簡化漢字是為了國家安全和發展,但是我們可能付出一定的代價,并客觀上削弱了與民族歷史與文化的聯系,并因此削弱了我們的對外軟實力。當今我國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日隆,簡化漢字在世界上普遍得到接受,這只是表明我國強大國勢的穿透力,而不一定表示簡化漢字在美觀和實用上得到了理想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