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端倪:出土的戰國戈范成為一級“國寶”
“1999年最大的發現就是當時清理出一個攪拌坑,出人意料地出土了鑄造兵器的陶范。”王洪峰向記者介紹,“在這個坑里,陸續出現了如刀、鑿等工具和箭鏃等兵器的殘范,以及鹿角做成的制范工具,其中一件戈范的發現讓人驚喜不已。”當時的領隊傅佳欣告訴記者,這件戈范應是上下雙合范,但只有一合十分完整,它的內胡很長,刃部緩折圓盾,明顯是秦戈的特征。2000年,國家文物局的專家組認定該冶鑄工業區一定與朐忍縣有關。出土的戰國戈范被定為一級“國寶”。
重大發現:“朐忍令碑”確定漢代朐忍縣衙所在
2004年3月,吉林省文物考古所三峽考古隊的專家聶勇在一條探溝中發現了一塊打磨方整的石材一角。聶勇說:“清理后突然發現石頭上有字,等把周圍的土清掉后,發現側面有浮雕圖案。”考古人員一起把這塊身份不明的大石頭翻過來的時候,發現精美的隸書刻滿了碑身。幾天后,在距離斷碑出土地點1米外,另一半斷碑也出現了。據首句“漢巴郡朐忍令廣漢景云叔于以永元十五年季夏仲旬己亥卒”,擬名之為“漢巴郡朐忍令景云碑”。考證后得知,此碑立于東漢(公元173年)。“朐忍令碑”的出現,讓吉林省文物考古所6年來的三峽考古有了劃時代的意義。
在碑后身,意外地出土了制作精美的金蟾礎石和臺基及建筑遺跡。專家說:“在當時只有官府才使用這樣精美的礎石做建筑基礎。而在縣衙前立碑贊揚縣令的功德也是當時人的習慣。由此可以推測,這座臺基和其上建筑應該就是朐忍的衙署所在。”
目前,“朐忍令碑”已被列為一級A等“國寶”,三峽博物館“壯麗三峽”展廳中,這個震驚一時的重大發現已經安家落戶。
考古成就:我省考古隊復原三峽漢代古城
經過7年的努力,“朐忍縣”的縣衙、縣令的功德碑、整個縣城的經濟狀況、排水系統及住房情況已全面展現在世人面前,吉林省考古所的專家共發掘遺址面積2.1萬平方米,比規劃發掘面積多出了1000多平方米。“付出就會有回報。”看著7年來的成果,吉林省考古所的專家王洪峰雖然臉被曬得黝黑,可心里卻是說不出的高興。
來源:城市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