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皇城換新顏 誰解京人愁滋味?
2006-07-24
上了年紀的北京本地人都會被人們親切地喚作「老北京」。老北京稱皇城為「四九城」,「四」指的是北京內城四區,即東城、西城、宣武、崇文;「九」則是指北京內城原有的九座城門。而近年來,隨著北京的房地產熱和市政建設的急速推進,在這座僅占北京規劃市區面積6%,方圓62.5平方公里的北京元明清古城內,已經越來越少見到老北京們的身影了。

    老北京人梁師傅至今還保留著騎自行車出行的習慣,盡管從他現在居住的角門到前門要花上至少一個小時。提到梁師傅原先住的崇文區花市手帕胡同,老先生有點傷感。「我家住胡同北側,旁邊就是清朝的倉場總署,對面還有山東會館,每天在胡同里溜灣,隨便轉到哪里都有故事可講,住得踏實極了!可現在全沒了!前年,我騎車進城時特地去花市轉了一圈,那一片胡同已被『新世界』商業區壓在地底下了。花花綠綠,人聲嘈雜,難道這就是現代人追求的『新』嗎?這胡同拆得不值!」

 事實上,梁師傅只是千千萬萬個遷到城外的老北京拆遷戶之一,九十年代以來,轟轟烈烈的舊城改造造就了東方新天地、金融街、新世界、崇光百貨等一大批現代商業區及各式各樣的高檔住宅,老北京人正是在這一次一次的危改建設當中被推向城市邊緣。老北京人今何在?他們在四環以外的角門、南苑、回龍觀,在五環以外的通州區、天通苑,甚至在大興農村、懷柔縣城,河北燕郊……

只好□根城鄉結合區

 據了解,四個舊城區中,東城區和西城區的房屋均價已經突破每平方米萬元(人民幣)大關,宣武區和崇文區商品房均價也已經超過7,000元。而由于二環內住宅面積都不小,大多數房屋的總價格也都在100萬元以上。和區區幾十萬的拆遷貨幣補償相比,對于大多數北京人來說,回遷幾乎就是神話。于是告別四合院,□根城鄉結合地區,便成為拆遷戶們的不二選擇。

 「我還是北京人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告訴記者,他家在拆遷后搬到河北燕郊鎮,因為所得的30多萬拆遷款在北京市內買不到合適的房子,而在郊區,買房所剩的錢還可以再買一輛小汽車。「住宿環境改善了當然是好事,可也帶來了一堆麻煩。拿起電話就是北京長途,每天要開車送孩子回北京上學,高速公路費用一趟就要15塊,尤其看到路邊標牌上六個刺眼的大字『去往北京方向』,心里就特別不是滋味,不知道自己還算不算是北京人!」

無可奈何光環漸褪色

 「他們說起故宮來就像是在炫耀自己家的后花園!」這是在京的外地人對北京人優越感的經典描述。當記者向家住長巷頭條的老李提問時,他毫不含糊的回答:「當然有優越感,因為北京是首都,北京人比外地人更加關心政治,有更強的公眾責任感。不信你在胡同里轉轉,老北京人在一起聊的家常里沒有國家大事多,您再到前門看看,拉三輪車的北京人,閑下來就是看報紙,公交車上,不給老人讓座的絕不會是老北京人……」

老北京情結揮之不去

 說起自己居住多年的四合院,老李激動起來,敲得身邊的立柱「咚咚」直響:「您瞧這柱,都是整棵的老黃松,一百多年了,現在到哪兒找去;咱北京的老房都是先搭架再修墻,這樣的結構可以造就『墻倒房不倒』;砌墻講究『磨磚對縫』,就是把老磚對老磚磨,砌的時候,拿糯米加白灰混的漿水滲進去……現在都不講究這個了,那農民工的手昨天還在地里刨蘿卜,今天就來北京蓋四合院了,他們不懂這個!」

  在采訪中,同住在一條巷子里的紀增祥饒有興趣的談起了過去。「我們都是每天聽著天安門廣場的國歌長大的。逢年過節,站在門口就能看見天安門放禮花。小時侯一到放禮花時,我們就拿著竹竿上房,因為禮花炮里能散出降落傘來,大的是一床被面,小的就是一塊手帕,小伙伴們都搶著要,非常有趣!」

優越感隨經濟地位下降

  對于外地人說北京人懶惰,寧愿失業也不愿意做類似建筑工、保姆之類職業,老李并不同意。「那是他們不了解。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中國歷史博物館等聞名全國的十大標志性建筑,全出自我們北京人這一雙手,那時可沒民工。」

  老李告訴記者:「但凡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都是在文革中度過學生時代的,沒有文憑我們很難從事較好的工作;賣體力又有民工等在那里—請農民工任何福利不給他們也干,我們就不行,一家老小在家里等著,少一樣福利我們都很難接受。」老李最后總結道:「其實說到底了,我覺得這是地方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國家的用工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個案一:前門鮮魚口 因遷拆致貧

  前門大街老字號多彩的霓虹燈閃爍著百年繁華,然而燈影背后,卻隱藏著一片頹敗的景象。因為位于前門東側的鮮魚口地區正面臨著北京市最大規模的拆遷。此次工程規劃面積為95.3公頃,動遷居民6,000戶。崇文區政府計劃在2008年以前,將該地區「建設成以北京歷史文化為主題,綜合旅游、娛樂、餐飲、商務、居住等為一體的文化特色旅游商業區」,在胡同密集的規劃區內修建「四橫三豎」路網。

走也走不起,留也留不下

 「我們是因拆致貧。」走進鮮魚口地區,這樣的怨言無處不在。家住鮮魚口湖北會館的段金鳳是這里所剩無幾的「釘子戶」,小院孤立在一片廢墟之上,十分破敗。丈夫在拆遷事件中氣得心臟病復發,已花去10多萬元醫療費,這使得段金鳳一家陷入絕境,「本來政府給的40多萬拆遷款還可以在四五環買處房,現在不行了,我們必須在方便就醫的二環以內買房子。現在是走也走不起,留也留不下,就只能跟政府交涉,看能不能多給些錢。」據段金鳳說,她家小院的門樓也被拆遷隊偷偷拆掉了,這叫「以拆促遷」。

個案二:家在四環外 住房像開荒

  從前門大街一直往南過二環永定門、三環大紅門、四環木樨園,在離大興縣不足一公里之處有片小區叫南苑。雙向六車道的南苑路面足有70米寬,但很顯然,這路不是為每天要提著籃子去買菜的居民鋪的。

  家住南苑小區的柳師傅因97年崇文門外地區拆遷而入住小區,能住進樓房當然是件大喜事,但8年來,這房子卻成了他們心頭上揮之不去的痛。

  「路是泥路,沒有路燈;窗外的草有一人高,全是我們自己拔的,像開荒一樣;吃的水是井水,一擦地滿屋子臭;買菜還要跑到大興縣東高地;有些人甚至因為進城交通不便而失業下崗。」提起剛入住南苑的情景,老人家頗有不平。然而,比這更為糟糕的是,從98年開始,柳師傅發現自家房屋墻壁開始出現裂痕,從窗臺到樓頂多達六處。記者隨柳師傅在小區內轉了一圈,發現多棟樓房的墻體裂縫,地基下陷。

 房屋糾紛 拉鋸無了期

 有居民為此將開發商告上法庭,但法院不予受理。居民們開始拒交房租,結果又被物業商告上法庭……在這場漫長的拉鋸戰中,拆遷戶還發現把他們請出城外的那家開發商,竟然是個無《國有土地使用證》,無《房屋所有權證》,無《房屋租賃證》的「三無」公司。「當初說要在我們所居住的喜悅胡同一片而建崇文區取暖用鍋爐房,現在那里卻豎起一棟叫做『新怡家園』的高檔住宅來,這是欺詐。」同一小區的趙老先生告訴記者。結束采訪后,記者上網搜索新怡家園,屏幕上跳出八個恍眼的大字「均價一萬一,熱賣中」。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