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位于湖南臨湘長安河下游的農民卻愁腸百結。原因是,種的早稻田由于上游河水污染,禾苗大片壞死。更讓人心痛的是,養魚、放鴨大多血本無歸。
10年前,當地政府就此事與臨湘市政府進行協調,每年拿幾十萬的補償。2004年底,臨湘市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行,補償就沒有了。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市政府說投入運行一年多了,但市民反映廠子從來都沒有開過工,下游的農民也說自己照樣在承受上游又黑又臭的河水。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排污廠在“曬太陽”
6月7日上午10點多,記者在當地熟人的指引下來到臨湘市污水處理廠。上班時間卻是這種現象:結滿蛛網的大門柵欄緊鎖,傳達室里空無一人,新建的偌大廠區空曠寂靜。
一個小時候后,自稱守門的小王才從廠區走來。我們假稱是投資商。進去后,發現16個處理污水的反應池當時無一運轉,有的在逐漸干涸,有的長滿浮萍,池四圍的過道蛛網重重,16臺處理污水的潷水器銹漬斑斑,根本沒有處理污水的跡象。而此前,我們在不遠的上游發現污水沒有經過泵站進入污水處理廠,而是滾滾排入河道。
“污水處理費對于維護設備都少了,還怎么運行?”當問及處理廠是否在運行時,王廠長先這么說,后又補充說是間歇運行,一星期兩次,一次1~2天,每天七八個小時。
他又說:“運行只是維護菌種。”
6月8日,負責該廠項目的長安河開發建設總公司總經理、臨湘市人大副主任彭官田卻說,每周運行不少于4天,每天24小時滿負荷運行。
6月7日,當提出看設備運行記錄時,廠長以負責人休崗為由,遲遲不給運行記錄,直到第二天下午,彭官田總經理搬出幾本2006年的嶄新記錄,但未出示2005年的記錄。
2005年,有人反映污水廠沒有運行,省里多次來人督察,當時表態是,污水廠運行沒有如期兌現。對于2004 年后達不到國家的指標,彭官田表示自己非常心痛。
令人不解的是,2006年的記錄上每個月基本上天天在運行。3月份車間運行記錄表上是30天都運行。占地62 畝的污水處理廠有16臺潷水器,每臺潷水量600(立方米)/h,如果按每天8小時算,一個月污水處理量約為230萬噸,但是他們另外提供的一張2006年污水處理量的紙上,3月份的污水處理量是56.16萬(立方米)。這既與車間記錄不符,也與他們之前的說法自相矛盾。
而據當地人稱,污水廠自建成來就沒有看見開過工,“一直在曬太陽”。
不處理污水也收污水處理費
在湘洽會岳陽專題網頁上我們能看到,臨湘市污水處理廠屬長河環境綜合整治的骨干項目,既是國家城市環境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又是日元貸款項目,總投資9275萬元。
該文稱,根據國家計委、省政府辦公廳文件精神,臨湘市政府結合本地實際,決定每噸收取污水處理費0.40元,按日用水量5萬噸計算,年收入700多萬元。
6月8日,負責該廠項目的長安河開發建設總公司總經理彭官田認為,如果收取0.6元/噸的污水處理費,污水處理廠有望平衡盈利,但市領導考慮到市民承受能力,一直“不敢”提價至0.6元。他表示,天津創業股份有限公司接管該廠后,污水處理費將上調到0.6元/噸。
實際上,該廠在2004年4月就通過臨湘市自來水公司收取0.22元/噸的污水處理費。王其林說,在建或擬建的污水處理廠,發改委規定可以提前三年收費,當問有無文件時,廠長說不知道,只是聽上面的領導說的。
更離奇的是,污水廠只收臨湘市市民的污水處理費,而占60﹪以上排污量的企業廠礦都沒有征收污水處理費。王其林說是為了保護企業發展才沒有開征企業污水處理費的,如果收取工業排污費,處理廠可以正常運作。
臨湘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長安河開發建設總公司總經理彭官田說,比如排污量最大的氮肥廠和造紙廠以前交了污水處理費,由于工廠不景氣,下崗工人多,去年一分未交。
“當時主要是考慮招商引資。臨湘市工業園落成16家,都沒有征收污水處理費。”
在長安河開發建設總公司,記者看到該公司被評為“2005年度招商引資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然而,先進單位卻是靠免收污水處理費來招商引資的。
建好的廠子賣掉?
長安河工程是臨湘市近三屆市委、市政府重塑城市形象,發展城市經濟,造福全市人民的發展工程,而不是形象工程。該工程先后直接投入近兩億元資產,間接投入六億元。作為該工程的子項目,臨湘市污水處理廠總投資為9275萬元,企業自籌資金5067萬元,由城市建設資金和財政籌集,不需償還。日資貸款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4160萬元(年利率2.1﹪),償還期30年(含寬限期10年)。該廠是該市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屬社會公益事業,是市政府主管的事業單位。
“臨湘市污水處理廠前3到5年運行是貼本經營,但后面就會盈利。”
早在2005年11月,臨湘市長安河開發建設總公司與天津創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經營污水處理廠的框架協議。2006年6月6日,雙方正式簽訂合同。
彭官田說:“2到3個月,整個污水廠會全部運轉。”
既然企業盈利,為什么要成立由天津創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不小于90﹪的“臨湘創業水務有限公司”,以現金全資收購該廠除管網外的經營性資產和輔助經營資產呢?
市政府主管城建的劉市長解釋說:“臨湘市50萬人口,吃財政飯的1.5萬人,政府可支配財力1.4億,如果保持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政府就無力支付員工工資。污水廠說到底還是經濟問題,政府背不起,企業只好賣掉。”
彭官田也認為:“污水廠每年要補貼400萬元,政府財政貼300萬元,這3到5年臨湘財政補貼不起。”他認為,采取招商引資的方式將臨湘市污水處理廠推向市場,有利于減輕臨湘財政負擔,又能拿6000~7000萬元的收購資金還貸,每年還有7﹪的回報率資金。
“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彭始終堅定地這樣認為。
污水還要排多久
長安河河水主要流入湖南第二大淡水湖黃蓋湖,然后流入長江。
而長安河水污染主要來自于臨湘市城區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每年排入長安河的廢水量約4000萬t,沿岸各排污口污水排放濃度如CODer最高達415mg/L。長安河水質受到嚴重污染。
臨湘市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行,有利于保護黃蓋湖及長江的自然生態環境,有利于下游8個鎮的農業、水產業、養殖業的發展,同時對臨湘市也是利在當代的大好事。
但是污水廠建成至今,長安河下游河水污染并沒有得到改善。污染的河水一直在流入黃蓋湖及下游8個鎮的農墾區。
來源:法制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