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只能在郊外和山上才能欣賞到的野牡丹花今后將會盛放在羊城的街道上,經廣州市園林科研機構的研究開發,10種野外生存的野花經過馴化栽培之后,成為扮靚花城的園林植物,36種嶺南攀緣植物也將被用于綠化人行天橋,在綠化美化花城中應用推廣。
10個野牡丹科品種馴化
和野外粉紅色的牡丹花相比,記者在園林科研所園圃看到的牡丹花株型更豐滿、花朵更艷麗。細葉野牡丹花色呈粉紅色,有5片花瓣,經過人工栽培、株型矮化、修枝整形、控制花期等馴化培育之后,比起野外生存狀態更加嬌艷。
據介紹,野牡丹的馴化栽培項目從2002年起開始資源調查采集,在華南地區為主的60多種野牡丹科植物中引種篩選出10個優勢品種的野牡丹,主要是為解決廣州5至8月份花色品種單調不足的問題。這10種野牡丹科植物中有7種屬于本土生長品種,在白云山、帽峰山、增城等地方都可采集到。
目前,市政園林部門經過建立野牡丹科植物資源圃,進行規模化栽培生產,已將4萬多株野牡丹的繁殖株應用到市區各處。
攀緣植物打造立體綠化
另據介紹,2003年起園林科研所引種搜集了近100種嶺南攀緣植物,從中選取了36種作為廣州地區重點推廣應用的攀緣植物,豐富了垂直綠化的品種。
目前,市政園林部門成功研究出一套包括品種選擇、培育、綠化種植等攀緣綠化技術,已建立了攀緣植物生產基地,至今共繁殖栽培了10萬多株攀緣植物種苗,還編制了攀緣綠化施工和天橋綠化管養的技術指引,填補了城市立體綠化在這方面的空白。
另外,針對廣州市一些大草坪冬天發黃的問題,市政園林部門與華南農業大學攜手對優質草坪草種進行開發研究,從珠江三角洲地區野生草種資源中通過引種耐寒耐旱和耐陰的草種,展開生產建坪和養護試驗研究,篩選出了弓果粟、兩耳草和野生狗牙根草等優質草種。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