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權威發布
通過經濟鼓勵逐步淘汰高排放車
昨天(27日),北京副市長吉林將北京市大氣和水污染防治情況向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人大代表和盤托出,并接受現場評議。對于行駛的“小煙囪”——老舊機動車,吉林的報告明確提出整治辦法:“十歲”以上的高排放車將采取經濟鼓勵辦法逐步淘汰,2008年新車達到國IV標準。據悉,今年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開始對專項工作進行評議,由于環境污染問題與市民息息相關,常委會確定將這項工作作為首個評議項目。
針對機動車污染,北京采取疏堵結合的措施,一方面限制老舊車輛的使用,另一方面研究出臺經濟激勵政策,力爭淘汰1995年前投入使用的高排放車。2008年對新車實行國IV排放標準。
報告摘錄
污染治理存在兩大難題
2005年北京市區可吸入顆粒物日均濃度超過國家標準42%,市區有57天出現臭氧濃度超標。機動車數量猛增和自然條件成為北京治污的兩大難題。
●難題一:30萬“黃標車”仍在使用
受國家延長機動車報廢年限影響,原本應報廢的30萬輛“黃標車”仍在使用。而一輛“黃標車”排放的污染物相當于10至15輛同規格國Ⅲ車輛排放的總和。目前北京市機動車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機動車現保有量已突破260萬輛,預計2010年機動車保有量將達到350萬輛左右。
●難題二:一年只有四成有利氣象條件
北京地區受降水少、“簸箕”狀地形和城市“熱島”效應、大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和清除的影響,一年當中有利的氣象條件僅占25%,一般性氣象條件占35%,不利的氣象條件占40%。特別是在出現靜穩天氣等不利氣象條件下,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易快速積聚,污染物濃度會大幅升高。
政府出招
高排放車采取經濟鼓勵辦法逐步淘汰 奧運期間臨時性措施控制污染
老舊車輛使用將受限
2010年,市區主要污染物濃度將基本達到國家標準要求,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在2005年基礎上削減20%。報告中提出了空氣凈化的“狠招”。
●措施一:老舊高排放車將被淘汰
針對機動車污染,北京采取疏堵結合的措施,一方面限制老舊車輛的使用,另一方面研究出臺經濟激勵政策,力爭淘汰1995年前投入使用的高排放車。2008年對新車實行國IV排放標準。
●措施二:新城發展嚴格控制污染
對新城發展、區域開發、城市建設和布局調整提出嚴格的環境保護要求和污染控制措施。全面實行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將二氧化硫等大氣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到各區縣,并落實到具體排污單位;禁止企業無證或超總量排污。
●措施三:奧運期間控制污染源排放
今年北京協調周邊省市,共同研究制定《奧運空氣質量保障方案》,擬在奧運會期間采取更加嚴格的污染控制臨時性措施。重點針對可吸入顆粒物與臭氧污染問題,將主要控制機動車、燃煤、重點污染企業、建筑工地、加油站、餐飲企業等污染源排放,同時協調周邊地區,控制重點污染源排放。
權威追訪
●北京市環保局
機動車污染治理“疏堵結合”
一方面是北京市民每天面臨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侵擾,一方面是30萬輛“黃標車”還在跑。對于老舊機動車淘汰,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針對機動車污染,本市采取的是“疏堵結合”的措施,“歷史遺留”的“黃標車”等將采取年檢、路檢、日常檢查相結合的方式,保證現在上路車輛都能達到其設計標準。同時,加強道路檢查,不讓高排放的車輛上路行駛。
據悉,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將機動車報廢的年限從10年延長到了15年。本市自1999年元月開始執行國I排放標準,如果按照10年報廢標準,最晚也應在2008年年底前報廢,可是新的年限延長了,這就使得很多國I排放標準以前的“黃標車”延長了使用時間,這給治理空氣質量帶來了一定壓力。
另外,政府還積極采取措施推動車輛的更新換代,目前,公交車、出租車的更新不斷進行,正是從公共交通等環節上先行的舉措。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
揚塵污染7成源頭在本地
“距離長安街一公里就有兩個污染現場。”昨天,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委員會對本市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專項工作提出了評議意見的報告。
“今年5月我們收到一封人民來信,反映宣武區香爐營地區環境臟亂。經實地調研了解, 2002年開始該地區實施拆遷,渣土未及時清運,與生活垃圾積存在一起,到處殘墻斷壁、塵土飛揚。再如,東三環雙井橋西南角有個建設項目至今未動工,土地閑置已近兩年,加之廣渠路擴路施工,這一地區揚塵污染也十分嚴重,上述兩個污染現場均距長安街不足一公里。”
城建環保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毅說,北京市的揚塵在一定的季節里,本地的揚塵污染占到70%多,應該說揚塵污染主要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市人大常委會建議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對此必須進一步加強管理,嚴格執法,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減少揚塵污染。
委員建言
70萬噸淤泥無法無害處理
7月27日的評議現場,委員們帶來了實地考察后掌握的鮮活材料。劉寶善委員說,在去年的執法檢查中,本市28個各類工業開發區中仍有9個未按照要求配套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從目前情況看,建設速度還是緩慢的,希望2007年能按照市政府報告的承諾按時完成,“不能再拖了”。
作為市人大常委會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寶善在發言中列舉了一個數字,全市各大處理廠再處理污水要處理70萬噸的淤泥,目前有90%得不到無害化處理,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污染。此外,有些重要的污水處理項目處于半停滯狀態。(朱爍 王大鵬)
官廳水庫2010年將成水源
水質公報三季度起定期發布
2010年,官廳水庫將成為北京市民喝水的又一源頭。吉林昨天匯報水污染防治工作時承諾,2010年北京主要地表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標,官廳水庫初步恢復飲用水源功能;中心城和新城水系水質明顯改善、基本達標。去年北京對密云、懷柔、平谷、門頭溝和延慶5個生態涵養發展區水環境質量進行評定考核,首次將水環境指標納入政府的考核內容,今年將推廣到18個區縣。
北京今年對密云水庫進行全天候監控。對密云、懷柔等七座水庫環庫路及京密引水渠等主要輸水渠道兩側道路,晝夜禁止運輸危險化學品車輛通行,防止重大污染事件發生,對密云水庫繼續實施封壩管理和季節性封庫禁漁。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138家重點水污染源要在2007年年底基本完成在線監測設備的安裝,在未安裝前,環保部門每年至少進行4次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同時,按流域建設20個上下游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從今年第三季度起,北京將按季度發布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公報,定期核定并發布本市重點水污染源名單。2008年前完成城鎮地下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實施保護措施,重點防治垃圾堆放場、加油站、生活污水等對地下水的污染。
文章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