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永嘉】楠溪源頭“綠色環保”行
2006-01-05
    溫州網訊  元旦到了,辛勤工作了一年的人們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可以放松一下的好日子。有人會選擇利用這幾天好好睡一覺,補充一下長期以來的睡眠不足;有人會選擇走親訪友,聯絡聯絡感情;也有人可能選擇大醉一場……然而,永嘉縣的幾位在《永嘉網》楠溪論壇上“結識”的年輕人,相約選擇了“綠色環保楠溪源頭行”,他們利用節假日,到楠溪江源頭去清理垃圾,去做宣傳保護楠溪江的“環保大使”。記者也一起前往,一路記錄他們的“環保”行動——


  悠悠三百里楠溪江以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而聞名遐邇,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中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景區。最近幾年來,到該縣楠溪江探源的“驢友”越來越多,“楠溪江源頭探險游”逐漸成為登山愛好者向往和神圣之旅。


  楠溪江發源于1270米的永嘉最高峰——溪下鄉羅垟村境內的大青崗。在溪口鄉以上的上游河段,稱楠溪江源頭,總面積574平方公里。源頭山水風光旖旎,自然村落古樸,人文豐富,險、奇、幽、古融為一體,儒、佛、道集為一地,具有獨特的旅游資源。“楠溪江溯源”自1999年被該縣“老驢”葉曉光發崛出來后,就被驢友列為浙江省十大徒步路線之四,難度系數為8,人文景觀指數也為8 。據不完全統計,來楠溪江探源的“驢友”中,就有荷蘭、美國、俄羅斯等國外“老驢”和國內的上海、北京、福建、浙江等地及本地的“老驢”“新驢”。縣登山協會副會長謝志富介紹,2005年10月1日一天之中,來自上海的“驢友”就有200多人,當時還有不少來自江蘇、江西等地的。這天他們在周坑口營地扎營時,帳蓬緊挨著帳蓬,僅有的適合扎營處———一片約500平方米的平地到處擠滿了人。


  一路行來,風光是越來越美,山上古道也越來越險。陡峻的山坡,壁立的懸崖,沒腰的溪水,處處都留下“驢友”的足跡。從潘坑鄉的巖龍古村出發,溯源而上直達溪下鄉羅垟古村,需3天2夜的時間,其間的吃喝所產生的生活垃圾,要是集中起來就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所幸的是,盡管二三十公斤的登山包背起來已經不輕松,但大多數“驢友”還是能自行帶走垃圾的。有“驢友”說,外國“驢友”不僅帶走自己的垃圾,還不時彎腰拾起沿路垃圾塞進背包,而我們國內的一些“驢友”卻顯得隨意了一些。


  網名為“一口田”的“驢友”告訴記者,去年10月1日在楠溪論壇發起的“攜手挑戰永嘉三溪源(大楠溪,小楠溪,西溪)” 活動中,發現這一問題比較嚴重,回來后就積極致力于再次組織人員上源頭清理垃圾。于是,12月26日再次在楠溪論壇上發貼,得到了“曾英俊”、“星期八”和“大首”、“大角”小夫妻四位愛好者的響應。他們每人都帶上了幾條裝垃圾的方便袋,“曾英俊”還帶了一條大型號的編織袋。他們一路行來一路作好宣傳工作,在潘坑鄉巖龍村,隊長“一口田”立即向村民們分發宣傳資料。71歲的村民季金洪說,以前還沒有像這批登山者一樣來村里搞環保宣傳的,他會把宣傳資料給以后過往的登山愛好者好好看一看。到達周坑口營地后,他們發現營地周圍的垃圾非常多,撿了一個多小時才將約500平方米的營地和附近溪邊樹梢上掛著的垃圾處理干凈,塞得登山包鼓鼓的。


  雖然背包已經很重了,但只要一看到沿途還有垃圾,他們就會感到不舒服,一定要帶走它們。“一口田”說,如果任由在楠溪江源頭亂扔垃圾的話,再過幾年就沒人要來了!2006年1月1日中午到達百丈漈瀑布下時,又發現了一大堆垃圾,這些一次性水杯及方便袋上面,都有非常明顯的“上海”標識。由于實在背不動了,“一口田”和“曾英俊”一起,寫下了“親愛的,我們實在背不了這堆垃圾了,因為沿途的垃圾已經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了。你們能將它背出源頭嗎?”同時“一口田”表示,今后還要組織更多的人員,對楠溪江源頭來個大清理,使之以更美的姿態迎接人們的到來。 4日下午,記者發稿時得知,這堆垃圾已被第二天到達的該縣的登山愛好者“郁悶的小欣”等7位背出源頭。


 



  花絮:
  最“腐敗”的享受

  2005年12月31日晚,惟一的女驢友“大角”發現了一個“天然浴盆”,這是一個長約0.5米寬0.3米的小石槽,她如獲至寶的高叫起來:“哇!真爽!我們可以享受熱水泡腳了!”在野外,要是能享受到熱水泡腳,可以說是非常“腐敗”的待遇了。于是趕緊燒開水,倒進了小石槽,一行人忙將腳都“塞”進了小石槽。

  最好吃的早餐

  2006年1月1日晨,我們在周坑口營地吃上了新年第一餐——海鮮泡飯。“大角”似乎對吃很有研究,第一天夜里泡完腳后,她還特意燒了一大鍋飯,說是1日要吃泡飯的。我們在泡飯里加入小黃魚、蝦米等,一伙人吃得不亦樂乎。

  摔得最多的人和最幸運的人

  “一口田”是摔得最多的人,他可能是背得最重的緣故,一路上摔了不少跟頭。據他說,屁股未著地的不算,大的跟頭摔了5個,臉上傷痕累累。“曾英俊”連“失(濕)身”都算不上,是最幸運的一個人了。而其余的不是“失(濕)身”就是“失(濕)腳”,顯得頗為狼狽的。

  最不速之客

  1月1日凌晨3時許,“大角”聽到帳篷外有“吱吱”的聲響,嚇得不敢動彈。早上起床后,“曾英俊”發現放在帳帳篷防雨罩里的花生米少了許多,大家分析可能來了小松鼠偷吃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