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們來到東京關東國際高中后,先和日本學生做了一個找朋友的游戲,互相交換表格,并通過中文、日文、英文,介紹自已的姓名、愛好等。稍稍熟悉后,學生們分成
購物組的同學列出了存在的環保問題:一次性使用的東西太多,如塑料袋就變成了垃圾;不必要的過度包裝,浪費了資源;紙幣流通造成紙的大量使用;大型超市周圍有停車場,造成汽車尾氣排放;進口商品過多等等。30年后這些問題如何解決?付賬用銀行卡,而不是用紙幣;物品包裝盡量簡單大方,不浪費;不用塑料袋裝商品,人們自己帶布袋;開通購物專車,減少私家車停留在商場周圍;除非必須,盡量購買能在國內生產的東西……
工作組的同學列出了這樣一些存在的問題:辦公用紙量過大,造成紙張的浪費;電腦、空調的普遍使用,造成電力資源的浪費;車輛使用,造成環境的污染并浪費能源。對策是:空調用電,使用太陽能發電;電腦可以手動發電,即通過敲擊鍵盤來充電;盡量減少紙張的使用,盡量使用再生紙,并進行回收;上班近的地方不開車,人們大多乘公共交通車上班……
在同學們眼里,30年后的城市,必是綠色、節能的環保城市。
理清思路后,學生們開始設計未來的城市模樣,并一起動手制作模型。每一組的中日兩國的學生們齊心協力,配合默契,在規定的時間里,都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之后,每一組由兩名同學進行作品發布。娛樂組設計,將球場的觀眾座位前設翻斗,可將觀眾留下的垃圾直接送去進行處理;居住組的設計,屋頂上裝上太陽能電池板,為樓房提供電能;交通組設計,汽車用氫氣做燃料,停車場里設立太陽能充電器……這些設計,圍繞環保的主題,得到了評委的好評。
其中,學習組設計的書房,有一個小機器,它功能強大,集表、計算器、燈等于一體,節省了書桌的空間;教育場所里,白天利用太陽光照明、發電,晚上利用太陽能照明、供暖屋頂有凹槽,可以收集雨水;旁邊的科學技術館,可以播放環保短片。評委們認為,這一設計中使用的能源都是自然能源,科學技術館可以進行環保教育,而且可以作為未來設計的借鑒,因而,將“最優秀作品獎”頒給了學習組。
交流結束后,中國學生都很興奮。吳哲楠同學告訴記者,日本同學的想法比較新鮮和獨特,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與生活的細節有關,并不是一些異想天開的幻想,在制作的過程中,我們和日本的同學配合得相當好。在活動結束后,日本同學都主動開始分類回收活動的廢料,我們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很清楚地將可燃與不可燃垃圾分類。
郭迪同學認為,日本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動手能力更強一些,做起事來更有條理。中國學生做事比較踏實一些,更注意細節。中國同學和日本同學都非常具有合作精神。我感覺這種交流非常好,能看到別人的長處,提高自己。同時,能給我們將來怎樣建設環保的城市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