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12月31日電 目前,由于全國各地在旅游發展水平和城市發展程度上的不平衡,人們對于社會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還普遍缺乏足夠的認識,旅游開發仍然處在以景點為主體的發展階段。杭州市首推社會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加快改變傳統旅游的單一化模式,這在全國范圍內是具有先進性和典型意義的。中國旅游業正處在由傳統旅游向現代旅游過渡的階段;而現代旅游終究要由一種時尚的產物演變成為主流模式,這種趨勢成為擺在人們面前必須要加以重視的新課題。杭州這樣的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快速轉化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值得向全國推介。
杭州是一座有著2226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極其豐富的自然、文化、歷史資源。近年來,杭州相繼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和“國際花園城市”等多項殊榮,得到了世界的認可;這既體現了這座城市的個性和魅力,又彰顯出杭州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比較優勢。
近年來,杭州市的領導和旅游主管部門清楚地認識到,要發揮這種優勢,就要集中力量創建高質量的旅游環境,通過整合資源,打造知名度高、競爭力強、適應旅游發展趨勢的國際旅游產品,塑造旅游形象和品牌,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為游客提供符合國際慣例的旅游服務。
如今,杭州市在“旅游國際化”方面已卓有成效,其中一個重大步驟即是將社會資源轉化成旅游產品,開放為國際訪問點。在這一年中,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僅看到了杭州精美絕倫的山水風光,看到了精彩紛呈的歷史文化,同時也看到了今天存在于這座城市中的精致和諧的市民生活,從而觸摸到了杭州的城市脈搏。這座曾受到過馬可·波羅高度贊譽的美麗都市又一次全方位地亮相于當今世界的視野中。
“精致和諧”與“大氣開放”
“精致和諧、大氣開放”是杭州市提出的一句口號,同時又是杭州人倡導的一種人文精神。簡短的8個字濃縮了這座城市自我認定的品格形象,也反映了杭州人面向未來的精神境界。杭州確實讓世界看到了精致與和諧。在這里,人們積淀了工作與休閑渾然一體的生活方式。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工作與休閑,是大多數杭州人的理想境界。杭州人的這種理想境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人類共同的理想境界。因而,當世界各地的游客,尤其是對生活品質要求較高的西方游客走進這座城市,從精致和諧的氛圍中發現了自己所喜歡的實質內涵時,產生了進一步了解杭州人的生活,做一番深入探究的愿望也就不足為奇了。
今年元月,杭州市政府宣布:在2005年全年,將100個社會資源點分3批向國際游客開放。這意味著從此以后,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不僅可以走進杭州的“大門”,而且還可以進入它的“內院”。工廠、學校、醫院、漁村、農貿市場、居民社區,甚至作為政府權力部門的法院和派出所,都陸續開始接待來訪者,杭州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場景逐漸清晰地展現于世人面前。
將社會資源開放給游客參觀,也許并不是杭州的首創,但像這樣全方位、多層次、成規模地開放國際訪問點,在我國城市中確是一種創舉。西湖之濱、吳山腳下,紛紛掛起了“國際旅游訪問點”的牌子,此舉向外界宣告∶“猶抱琵琶半遮面”不是杭州的風格,杭州是一座大氣開放的城市。
說杭州是精致和諧的,一般人均無異議。但論及大氣開放,或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因為以城市風格作比較,論大氣杭州比不上北京,論開放杭州不及上海。其實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定位,杭州似乎不必在這幾個字上去做文章。
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杭州的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綜合素質均有了大幅提高。杭州既提升了城市品味,杭州人也改變了內斂和保守的形象。又加上西湖的綜合保護開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西湖景區實現了免費開放,政府實施了“旅游西進”、“旅游國際化”等一系列戰略措施,杭州的面貌煥然一新,令世界對其刮目相看。就來杭旅游人數最多的上海而言,在上海人的心目中過去對杭州一向有小家碧玉的印象,視其為閑暇時散心的后花園,但近幾年凡來過杭州的上海人無不交口稱贊,艷羨不已,兩座城市之間的心理距離開始縮短。
今年春天,每逢雙休日,就會有100多位特殊的游客出現在杭州梅家塢茶文化村。在那里記者看到,客人們興致盎然地游覽山坡茶園,欣賞茶農采茶。原來這是梅家塢的一家茶葉公司特地從上海請來的客人,杭州人讓他們搭乘每周兩趟的“免費品茶直通車”來到青山環抱的山村里,讓他們品一品正宗的龍井茶,學一點茶葉歷史,觀一回炒茶絕技,最后還在西湖邊著名的樓外樓餐館里宴請他們。這一切款待都不需要游客付費。杭州人的“大氣”令向來見多識廣的上海游客大跌眼鏡。
梅家塢茶文化村也是杭州市旅游委員會公布的國際旅游訪問點之一。這座“大塢套小塢、桃源又洞天”的山村經歷了兩次嬗變,形成了一種茶旅游發展的模式。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孫鋼在參觀梅家塢村后稱贊,這是一個堪稱茶文化、茶旅游與茶產業結合的典型。旅游界業內人士更稱之為“梅家塢模式”。
打造“東方休閑之都”
杭州今天的成就當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凝聚了世代杭州人尤其是當今杭州人的無數心血。杭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也曾經擁有過輝煌。“錢塘自古繁華”。南宋雖說是個偏安朝廷,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大量外來人口與人文資源的會聚,使其在經濟文化上頗多建樹,這也給杭州這座城市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馬可·波羅來到這里時,杭州的美麗和繁華讓他一見傾心。馬可·波羅肯定不僅僅看到了西子湖的秀麗,他也看到了“參差十萬人家”的繁華,這位700多年前的國際訪問者認為,這是一座“美麗華貴的天城”。
那么,如今的杭州應該讓國際游客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呢?雖然歷史上杭州已經擁有了美好而鮮明的形象,“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直以來是膾炙人口的美稱,而且今天的杭州也確實具備了與國際接軌的“大氣開放”的底蘊,但由于最近幾十年來,對于杭州城市的定位問題一直缺乏統一的認識,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背景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杭州應當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塑造什么樣的形象,這些問題曾經長期困擾著杭州市的領導和市民。
如何給新時代的杭州一個科學的定位,歷屆杭州市委、市政府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2003年,中共杭州市委召開了九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會議明確提出:杭州是浙江省省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長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國際風景旅游城市。這一定位不僅實事求是地明確了杭州城市的性質、地位和作用,還科學地指出了杭州在城市競爭中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方向。“越是民族性的,越具有世界性”。杭州市的領導認為,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美的自然景觀以及“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人文精神,都是打造國際風景旅游城市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也是迎接世界休閑時代,適應世界旅游業發展趨勢,塑造“東方休閑之都”形象的有效載體。
去年8月份,杭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推進杭州旅游國際化啟動方案》,明確提出了杭州市旅游國際化啟動工程“二十條”舉措,隨后,杭州市旅委制定了與之相配套的《開發日本旅游市場十項舉措》,這標志著杭州旅游業向國際化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隨后,杭州又召開了全市推進旅游國際化動員大會。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明確提出了打造“東方休閑之都”的目標要求。此次會議讓與會者意識到,在杭州這座城市里,休閑與文化的結合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質,為進一步創業打下基礎。打造“東方休閑之都”,是杭州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需要,是杭州快速適應旅游業態轉型的需要,也是杭州建設個性化國際旅游目的地的需要。
近幾年來,在旅游發展規劃方面,杭州市邀請了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如PATA專家組、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等,著手進行《杭州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在改善城市旅游環境方面,杭州從交通環境、語言環境、城市標識入手,成功申報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為國家一類口岸,開通了至日本東京、大阪,韓國漢城及新加坡的航班,并將積極爭取開通至歐洲和美國主要城市的直航線;在杭州主要街道、三星級以上賓館、A級景區、主要旅游商貿特色街等處開展了中英日韓多語標識系統設置工作;在全市范圍內設立旅游集散中心、多語種旅游咨詢服務中心,為來杭的國際國內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環境和設施。
2004年12月8日,杭州市推進旅游國際化工作領導小組向社會公布了《杭州市城市社會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實施方案》。該方案指出∶“城市社會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是深度推進旅游國際化戰略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國際上城市旅游發展的經驗和趨勢表明,整合一個城市的社會公共資源并把它轉化為旅游觀光產品,是增強城市吸引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挖掘城市自身歷史與功能內涵,實現城市形象由平面的宣傳向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展示轉變的重要切入口。”
此外,方案還提出了“通過1———3年的努力,把杭州城市的部分社會資源轉化為可供接待海內外游客的國際旅游產品,遍布城市的各個地域、各個領域、各個側面,滿足海內外游客的旅游文化交流需求,展示城市化、社會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成就,全面構筑起一個開放的、可進入的、具有親和力和真實感的、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國際風景旅游城市。”
作為一座有著8000年文明史和2226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做好了各項準備,敞開大門迎接來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