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強國論壇7月29出現了一篇《脫褲子編制出首個“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干什么用?》的帖子,署名“研究思考”;中國青年報7月31日發來了一篇署名詠濤的文章《宜居城市評價何來“科學”》。讀后深感兩文作者科學常識極其貧乏、論點論據極其荒誕,不得不駁。
一、宜居城市評價何來“科學”?
由于詠濤缺乏起碼的科學常識,分不清什么是自然科學,什么是社會科學,居然說出下面這樣一段話:
如何定位“宜居城市”,屬于學術的范疇。社會科學是一種特殊的“科學”,特殊在沒有標準或者說沒有絕對的標準,一旦被“標準”控制,社會科學就可能陷入誤區。
宜居城市的研究,可能會涉及到一點點社會科學的知識,但宜居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基本上屬于技術科學,也就是工學。城市規劃、建設專業的學生,在大學里拿的都是工學學位。我們研究、擬定宜居城市評價標準,核心內容也都是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標準,社會科學方面較少涉及。
由此可見,詠濤的一篇宏論,是建立在錯誤的基本科學常識的基礎上。
二、我們拒絕任何形式的“宜居城市排行榜”
國務院主管部門批準編訂《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似乎令詠濤等人非常恐慌,好像生怕個別商業機構搞的“宜居城市排行榜”的飯碗被搶走。詠濤說:
建設部指責個別商業機構利用一些城市建設‘宜居城市’的迫切愿望,進行排行評選時,公眾很容易將這樣的指責反彈到建設部或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身上――“宜居城市排行榜”,一旦由官方掌控,固然不再“商業”、不再混亂,卻又可能成為權力尋租的載體。
在這里,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建設部或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可能有搞“宜居城市排行榜”的想法。
作為城市科學研究者,我們拒絕任何形式的“宜居城市排行榜”!任何形式的“宜居城市排行榜”都是不科學的。我去年在博鰲發表的研究報告《宜居城市是城市建設的最高境界》說過,城市的宜居性是普遍的,任何城市都有宜居性。我們編訂《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根本就沒想過庸俗的評選,而是為了貫徹科學發展觀,將免費印發全國各地政府主管部門,用來指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各地可以不斷通過相關技術數據,分析城市宜居性的保護程度,改進自己的工作。
所以,那些給嚴重污染城市戴上“宜居城市”桂冠發布“宜居城市排行榜”的商業機構可以高枕無憂了!國務院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機構不會去搶他們的這種飯碗!
三、單純的社會調查是靠不住的,宜居城市評價必須有標準
人民網網友“研究思考”在他的帖子《脫褲子編制出首個“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干什么用?》中說:
“宜居城市”要誰說了算?假如用專家門編制出的首個“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把杭州市評為一個“宜居城市”,而市民卻認為杭州不是一個“宜居城市”怎么辦?
這種“宜居城市”本身就不需要評,評了也沒有一點意義。如果一定要評什么“宜居城市” “不宜居城市”的,搞一次社會調查不就的了。宜居不宜居的,只有居住在這個城市里的人最清楚,根本就用不著專家們搞什么科學,研究,這分明是勞民傷財。
完全通過社會調查能否正確評價宜居城市呢?回答是否定的!
目前商業機構發布的“宜居城市排行榜”,就是完全通過社會調查評價的,結果怎樣?結果給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戴上了“宜居城市”的桂冠!
健康所必需的空氣質量等級、安全的飲用水等級、地下水資源的開發極限、綠色開敞空間布局結構等等,諸多宜居城市指標都需要科學技術數據說話,豈是能夠通過社會調查完成的?
當然,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市民對宜居城市的評價有話語權。所以,我們在擬定標準時,設計了許多調查節目,并給予了相應的權重。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