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為紀念北宋著名清官合肥人包拯而建,始建于明,重修于清。祠堂建在當年包公曾經讀書學習過的香花墩小洲之上。“忠賢將相”、“道德人家”的門聯寫出了包青天的特點。卻也自有封建時代的烙印。包公祠外有眼古井,名叫廉泉,所說貪官不敢飲用。因為包公正直無私,人們又說產于祠外池塘中的紅花藕也是“藕內無絲”。祠內包公塑像鐵面無私,寄托了人民在封建社會對清官品格的希望。
包公墓就坐落于包公附近,墓高6.2米,墓區建筑布局嚴整,令人那肅然生敬。
上圖是包公園前邊的一塊綠地。綠地后邊林木蔥郁的地方,應該就是包公墓所在地。合肥市把包河、包公墓、包公祠、清風閣以及包河上的小島——浮莊整合為一個公園——包公園,善加建設和維護,這里已成為合肥人休閑的一處勝境。草地中間那塊大石上刻著《包公園記》
上圖是包公墓園的影壁墻
上圖:神門
上圖:神道
上圖:綠樹圍護、青草覆蓋的包公墓。那天可能是因為下雨,游人稀少,在一種清明的心境中,我似乎覺得接近了包公那顆高尚的靈魂
上圖為包公夫人董氏墓。包夫人的封號是宋永康郡夫人
包公墓園內的包氏家訓碑。此碑最早立于包公祠,1997年在這里也立了一塊。碑文由趙樸初書寫
上圖是清風閣,位于包公墓對面,為紀念包公千年誕辰而建
上圖:從清風閣上俯瞰包河上的浮莊
包公祠內有名的廉泉,傳說貪官喝了會肚子疼
來源:大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