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一口流利的俄語和典型的俄羅斯名字提醒了我們,幾乎所有記者都以為面前的這位黃皮膚、黑頭發、長著丹鳳眼的布里亞特姑娘波林娜是我們在他鄉遇到的“故知”。
30歲的波林娜是俄羅斯聯邦布里亞特共和國首府烏蘭烏德市一所大學的俄文老師。盡管一句中文也不會,但姑娘那張非常亞洲的臉龐還是讓“中俄友誼之旅”報道團的中國成員感到親切。
俄羅斯化的蒙古族后裔
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承辦的“中俄友誼之旅”,其聯合報道車隊于7月25日從北京天安門廣場出發,將用45天跋涉15000公里,途經中俄20多座大中型城市,最終抵達莫斯科紅場。
烏蘭烏德是車隊進入俄羅斯后抵達的第二站。布里亞特共和國總共生活著40多萬布里亞特人,是這里的主要民族。
其實,除了長相之外,這些自13世紀就生活在貝加爾湖流域一帶的蒙古族后裔在長期同俄羅斯族混居的過程中已在相當程度上被同化了。
“我們喝著伏特加,吃著大列巴,看著芭蕾舞。許多父母不給孩子沿用古老的蒙古族姓,只給他們取俄文名字。這種情況在城市里尤其普遍?!辈帜雀嬖V記者。
布里亞特人曾經祖祖輩輩使用傳統的蒙古文字,但從20世紀中期開始改用俄文。波林娜說,現在許多布里亞特的年輕人對自己祖先的文化已不太了解,這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是不利的。
仍把成吉思汗視為“真正的英雄”
但是,波林娜同時表示,布里亞特人對自己的宗教是絕對虔誠的。據她介紹,自16世紀末藏傳佛教廣泛傳入并影響蒙古地區之后,布里亞特人就成為了虔誠的喇嘛教徒。一度,僅烏蘭烏德地區就有200多座喇嘛廟。
在烏蘭烏德的商店和賓館里,記者經??梢钥吹接枚砦臅鴮懙摹⒁圆貍鞣鸾虨閮热莸膾鞖v和唐卡,擺放在充滿俄羅斯風情的櫥窗里。
另外一件讓布里亞特人銘記在心并頗感自豪的事情是,布里亞特人一直把自己當作成吉思汗的后人。一說到成吉思汗,波林娜的學生、20歲的布里亞特少年瓦洛佳便興奮得手舞足蹈:“他是一名真正的英雄?!?
領略原汁原味的布里亞特文化
波林娜告訴記者,其實布里亞特共和國的一些地區至今仍保留著有著完全蒙古式生活的村寨部落,有的已被辟為“民俗文化村”供人參觀。
在她的建議下,記者來到了距烏蘭烏德100多公里的布里亞特民俗村,那里的布里亞特居民在語言、風俗習慣等方面均與現在的蒙古族相近,建筑也表現出不同于俄羅斯傳統風格的特點。
走進布里亞特土著村,記者看到,村里有10余戶人家,村民樸實大方、熱情好客。他們用新鮮的奶茶和油餅招待客人。雖然沒有條件放牧了,但是居民的生活仍然能夠自給自足。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小院,種植蔬菜、水果,養著豬、雞等畜禽。
亞克汗是我們碰到的第一個村民。他告訴記者,在這個村子里,許多人平日的主食一半以本民族的手搟面、各類肉排等為主,一半是俄餐。逢年過節時,布里亞特人還要穿上本民族色澤艷麗的、與蒙古袍相似的布里亞特袍子。
他說,現在布里亞特聚居的土著村已有了自己的學校,傳授本民族的語言和風俗知識。“這件事情已經很緊迫了,我們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會用本民族語言交流了?!彼f。
布里亞特人祈求神靈的方式也很獨特。在土著村,記者看到許多掛著五顏六色的布條的樹。一位村民正站在樹邊,一邊喝酒,一邊往樹上灑酒、掛布條、扔錢幣。
亞克汗告訴記者,每逢重大節日以及家庭中有結婚、生子等重要事情時,他們會以這種獨特的祭祀方式,來祈求神靈保佑自己和家庭成員平安、健康、幸福?!斑@些是布里亞特民族文化的根,我們將一直繼承下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