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閻金明
1957年3月生于山西平遙。1974年10月參加工作,先后就讀于南京大學、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現任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天津市國際貿易學會、天津市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精彩語錄重慶商人比較重視社交關系,忽視游戲規則,這可能給一些小公司營造了生存空間。受首都因素影響,位于北京其側的天津無法得到更多資源。成渝過去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同構化”競爭呢?我要對重慶人文精神大討論“潑點冷水”:請注意處理好六大關系!什么時候住一樓的人家不需要安防盜網了,城市人就有安全感了。普魯斯特問卷1、你認為最完美的快樂是什么?答:干成想干的事,如完成一個課題。2、還在世的人中你最欽佩誰?不作答。3、你最珍惜的財產是什么?不作答。4、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點?不作答。5、如果能再選擇的話,你希望讓什么重現?不作答。人物素描:溫文爾雅的精干學者
7月23日上午,終于撥通了閻金明的電話。他說:剛下飛機,從歐洲考察回來,下午4點到辦公室來吧。有話抓緊問,晚上還有重要接待任務……記者擔心,這種匆忙采訪會不會是他應付媒體的慣用手法。
幾臺舊電腦,橢圓會議桌上堆放著書和過期報紙,記者用手撫摩后,留下幾個手指印。閻金明看到這個小動作,略帶歉意:條件簡陋,出幾天差,沒有打掃。
這個看上去精干的學者談話溫文爾雅,沒有過多表情變化。即使談到尖銳問題,也慢條斯理。
閻金明具備從事大社科研究者必備的社會閱歷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已有多部城市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專著出版,也是天津媒體常打交道的城市經濟問題專家。他與朋友聊天也一樣條理分明,什么事都有說出一二三的慣性思維。
閻金明來過兩次山城,最近一次是去年隨天津市有關單位組織的城市商圈發展戰略考察團,參觀了解放碑步行街和沙區三峽廣場商業區。
不知什么時候,記者發現閻教授面前多了幾頁稿紙,上面密密麻麻列著這次訪談的采訪提綱和“標準答案”。核心對話:重慶商人忽視游戲規則
作為城市經濟研究專家,閻金明當然關注都市商圈。去年他考察渝中區和沙坪壩區商業中心,目的就是研究天津與重慶兩座直轄市商業中心布局。他認為,營造成功商圈需要具備幾個基本前提:首先,商圈的長度應在一公里限制內,否則會造成購物者的身體和視覺疲勞;其次,商圈功能不應過于單一。更重要的是,商圈通透性太好,也不利于商業興旺。
談到天津商業街,他說,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是因為商圈筆直,能從頭望到尾。這樣一來,顧客很輕易地逛完整條商業街。所以打造商業街時,應多設置一些讓顧客停留的購物亭,留住人們的腳步就是留住了商家的財路。
考察重慶商圈時,他也遇到類似問題。如解放碑周邊,一眼便就望穿。
“從人文角度上看,重慶商人比較重視社交關系,忽視游戲規則,這可能給一些小公司營造了生存空間。但是作為一個成熟的直轄市,應該有規范、合乎商業運作的規則,而不僅僅是靠關系,否則將來會有說不清的矛盾。”
他說,重慶人好學上進,吸收外來知識的能力很強。但學習并不是照葫蘆畫瓢,而是要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學會如何“拿來”。以城市建筑為例,重慶很多小區抄襲沿海風格,雖不乏成功的例子,但是發展到一定時期便會停滯不前,因為缺乏自己的創意。民間資本帶動雙城發展
“無論是天津濱海新區還是重慶北部新區開發,只把希望寄托在政策上是不行的,關鍵還是要靠市場。”閻金明談到雙城開發區建設時說,“曾經,天津環渤海地區相對來說觀念要落后一些,政府對經濟的行政干涉過多。有些國有企業也有政府依賴癥,市場化就顯得更為重要。發展民營經濟就是一項很好的選擇。”
“在長三角、珠三角,民營經濟已占很大比重。經濟十分活躍的浙江,民營經濟比重已超過2/3。而在環渤海經濟圈,民營經濟仍處于劣勢,濱海新區的民營經濟更是不到10%,發展空間很大。”
他說,目前天津對發展民營經濟的思路,和過去比確有不少改變。江浙一帶的民間財團,如溫州財團、寧波財團等,開始大批進入天津。濱海新區乃至整個環渤海區域的崛起,民間資本會扮演重要角色。“天津人夢想濱海新區能像上海浦東引領長三角一樣,成為引領京津冀乃至環渤海崛起的龍頭。這個夢一做就是十幾年。”
他沒有對重慶的民營經濟進行過精確估算。但他認為,未來重慶發展中,民營經濟的比重會越來越大,政府的扶持性政策也會更多。從近期重慶領導的部分政務活動信息中,他能感受到這一點。京津之爭天津很“受傷”
閻金明告訴記者,成都與重慶、北京與天津過去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有根本區別。
事實上,歷史上的北京是一座傳統消費型城市,天津則由于交通優勢,被定位于開放型工商業城市。近年,北京逐漸上馬汽車、鋼鐵等重大工業項目。受首都因素影響,位于其側的天津無法得到更多資源。
閻金明用“燈下黑”來形容京津經濟結構趨同給天津帶來的傷害。同時,由于京津兩地政府追求地方財政收入,不肯放棄既有利益進行產業協同上的嘗試,已經形成“同構化”競爭。
他說,成渝過去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同構化”競爭呢?值得深思。直轄是件好事,重慶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人文建設注意六大關系
“我要對重慶人文精神大討論‘潑點冷水’:請注意處理好六大關系!”閻金明說。
一是處理好歷史傳承與面向未來的關系。重慶和天津都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人文精神的形成和發展不能脫離自身歷史文化。現在兩城都在搞舊城改造。他這次去歐洲考察人居環境,感覺最深的是人家保存了民族歷史文化,哪怕是繁華都市中一間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房子、一截斷墻,只要有城市人文特征的建筑,都保留了下來。
二是保持特色,兼收并蓄。在全球化趨勢下,注意挖掘本地人文特質,是城市保持個性的根本所在。有的城市建筑是清一色的樓房,從空中俯瞰,眾城皆一,沒有特色與吸引力。
三是協調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系。經濟發展,居民手里有錢了,是不是幸福感就增強了?他覺得未必。天津人天性中有知足常樂的性格特征,一月拿著幾百元薪水,一樣悠閑地生活釣魚、聽相聲,閑散地漫步海河邊。人有錢了,但幸福感反而降低了,這就是說,社會發展中出現了不和諧因素。重慶搞人文精神建設,要注意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經驗。
四是平衡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與城市承受力的關系。天津和重慶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需要解決。天津有歷史遺留下的棚戶區,重慶有三峽庫區移民任務。西部大開發、濱海開發,都會有大量外來人口涌進城市。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他認為兩個城市都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擴大就業。
五是處理好經濟增長與生活質量的關系。津渝都是近幾年經濟增長潛力巨大的城市,經濟增長與生活質量提高是不是和諧,是考驗一個城市市民安全感指標之一。他到歐洲考察過住房保障與城市規劃,看到中北歐許多國家民房沒有設防盜窗。“別看小小的防盜窗,那是一種安全感的標志。什么時候住一樓的人家不需要安防盜網了,城市人就有安全感了。”
六是把人文精神建設扎根生活之中,防止“搞運動”,走過場。記者手記
確定采訪閻金明頗費周折。7月19日與他電話聯系,一直沒有接通,后來知道他在歐洲考察。盡管我事先將采訪提綱通過短信發到他手機上,但直到7月23日上午,我們才定下采訪時間。
他是個嚴謹、嚴肅、條理清晰的城市經濟研究專家,按采訪提綱做了準備,也建議我多看他已經發表的文章。他說,城市經濟研究有相對連續性,所以,他的研究基本觀點沒有大的改變,只是豐富和發展了原有理論。
來源: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