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沙和尚與骷髏崇拜之源
2006-08-07



       皈依前,沙和尚項下的骷髏是他吃人的見證,也是他炫耀戰功的一種方式。

      沙和尚項下掛著的骷髏,是他生吃活人的見證,這在小說中交代得清清楚楚。第八回,沙和尚被觀音菩薩降伏,情愿皈依正果,主動講道:“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玩耍。”

  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說法,沙僧的原型深沙脖子上那串骷髏是三藏法師的前身,據說唐僧曾兩度被深沙神吃掉。在元人《西游記》雜劇中,深沙已變成沙和尚,他脖項上掛著九個骷髏頭,據說唐僧“九世為僧”,被沙和尚“吃他九遭”。如此說來,將骷髏頭掛在項上原本并不是菩薩的發明,而是沙僧炫耀戰功的資本。

  這種用人頭骨來炫耀戰功的方式其實源于古代原始部落。據人類學家的研究,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普遍存在獵首、食人并以人的頭骨做裝飾的習俗。在非洲原始部族中,戰俘往往被吃掉,而頭骨則成為被炫耀的戰利品。

  據英國人類學家海頓的介紹,在澳洲土著中,人頭骨是戰利品,是勇敢的標志。小伙子要娶妻,沒有人頭骨姑娘就不喜歡,找不到老婆。
  一個敵人被殺,就砍下頭,用藤索穿入下顎骨攜回家中。人頭被懸掛在房屋的正柱上作裝飾,猶如“一束束葡萄,或一串串蔥頭”。

  獵頭習俗,往往和頭顱崇拜相聯系。著名人類學家弗雷澤《金枝》中多處記載了原始部族的獵頭習俗,幾乎無一不是把頭顱當做神靈崇拜的。例如,在西非的原始部族中,國王逝世后,他的心要被新國王吃掉,但他的頭,則被供起來當做神物。我國史前時代也有獵頭習俗。《山海經》中的刑天,就是一位被砍了頭的英雄。根據史書記載,直到漢代,還保留著以斬獲敵人首級的多少作為軍人論功行賞的憑據的制度。蔡琰《悲憤詩》中“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的詩句,是北方少數民族以人頭炫耀戰功的真實記錄。



  吳承恩的骷髏項鏈描寫,并非閑來之筆,其實有著很深的佛教淵源。

       在《西游記》第二十二回,沙僧皈依之后,遵照菩薩的指令,取下脖子上掛的九個骷髏,用繩子一穿,又把觀音菩薩的紅葫蘆拴在當中,放在河里,骷髏和紅葫蘆立刻變成一只小船,將唐僧等人載過。到了岸上,木叉行者收起了紅葫蘆,那些骷髏立刻化成九股陰風,一會兒就不見了。流沙河是鵝毛都俘不起來的弱水,為何那些骷髏和觀音的菩薩的葫蘆一起,就能成為渡水的寶筏?

  沙和尚項上的骷髏,不是普通的骷髏,它本是得道高僧的頭骨。在佛教密宗中,金剛、明王、護法神等神佛造像大都有骷髏裝飾品,有的戴骷髏冠,有的身戴骷髏瓔珞(項鏈)。例如,怖畏金剛身佩50顆鮮人頭,遍體掛人骨珠串。據說佩戴人骨、骷髏一方面象征世事無常,另一方面象征戰勝惡魔和死亡。

  藏密中骷髏裝飾來自印度。八世紀時,蓮花生大師所創立的西藏金剛舞(即羌姆),最初就帶有印度密宗儀式的顯著特點。在印度佛教那里,一般人的骷髏與得道高僧的骷髏價值完全不同。《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元雜劇《西游記》都說沙和尚項上的骷髏是唐僧的前身。這唐僧可不是一般的和尚,而是佛祖如來弟子金蟬子轉世、十世修行的羅漢,吃他一塊肉便可長生不老。既然唐僧渾身上下都是寶,將他前身的頭骨擺成九宮形狀,再加上菩薩的寶葫蘆居中,得以順利渡過弱水便不難理解。

  沙和尚原本一直戴骷髏項鏈,只是到了元代,骷髏項鏈才逐漸變成了一串念珠。

  公元七世紀,印度佛教中的密宗還不正宗。后來密宗的勢力不僅很快在印度本土發展起來,而且迅速傳到我國,到唐玄宗開元年間,“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先后翻譯密宗經典,并在各地建曼荼羅壇場,密宗才在我國傳播開來。《西游中》中沙僧形象的前身——密宗護法神深沙神信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的。
 
  據佛典記載,深沙與俘丘本是兩個惡鬼的名字,到唐朝時合而為一,成為佛教密宗的護法神了。公元839年,日本和尚常曉將中土的深沙神王像帶到了日本。他帶去的深沙神像就身掛骷髏裝飾品。

  其實,從中唐到宋,內地的深沙神信仰十分興盛,這從一些禪宗語錄中也看得出來。到了元代初,隨著統治者對密宗的信奉,一種戴骷髏頭表演的十六天魔舞也在宮廷中演出,但很快受到禁止。據《元史·順帝紀》記載,到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六天魔舞仍在宮廷中演出,但四天王與骷髏頭裝飾都沒有了,表演者變成了十六名妙齡宮女。可以推測,至元時之所以禁演十六天魔,很可能是由于骷髏頭裝飾的緣故。

  元蒙統治者尚對骷髏裝飾心懷不悅,到了明代,漢人更不可能讓一個已經皈依正果的僧人始終掛著令人恐怖的死人頭骨裝飾品了。所以,在許多人看來,沙和尚項上應當換成一串念經咒時計數用的念珠。于是沙僧真的成為慈悲的和尚,變得和藹可親了。

來源:大旗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