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植物包括花椒、香椿、火棘、杜仲、構樹、忍冬、柏木和麻風樹等,已經在中國石漠化最為嚴重的貴州省的一些地區試種成功,并取得了明顯生態經濟效益。
貴州師范大學教授熊康寧說,這些“先鋒植物”具有三大特點:喜鈣性、旱生性和巖生性。
石漠化地區的土壤自然肥力低、對植物營養元素供應不足,土壤以富鈣和偏堿性為特征,喜鈣植物可以茁壯成長。同時,植物長期在干旱的環境下生存,生理特征發生了適應干旱環境的改變。這些植物還可以生長在巖石上,根系深深扎進巖石,并穿過巖石的縫隙吸取水分和營養。
貴州省科技廳長期研究石漠化問題的蘇孝良說:“中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和喀斯特山區脆弱的生態系統,往往決定了石漠化就意味著貧困。所以,我們在治理石漠化選擇‘先鋒植物’,要考慮它們是否具備經濟價值,使石漠化地區的百姓可以依靠這些植物擺脫貧困。”
石漠化是中國南方濕潤喀斯特地區特有的、在脆弱的生態環境中形成的一種石質荒漠化生態現象。滇、黔、桂三省區的石漠化面積總和達8.8萬平方公里,占中國石漠化總面積的83.85%,加上潛在的石漠化,這個區域需要治理的面積超過20萬平方公里。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