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藏族農民次仁歐珠沒有想到的是,他家過去煙熏火燎的牛糞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潔衛生的沼氣灶,用不了五分鐘,香噴噴的酥油茶就煮好了。
這幾年,無論是在藏北草原,還是在藏南谷地,記者發現所到之處最令人驚訝的是,當地農牧民千百年來用于取暖、做飯的牛糞灶逐步消隱,而以太陽光作為能源的太陽灶卻隨處可見。如今,西藏日喀則、山南等地的農村又出現了一個既可以當作燃料,又能變成有機肥料的“寶貝”,那就是西藏科技部門正在西藏部分地區試點推廣的太陽能沼氣池。
63歲的日喀則地區白朗縣藏族農民次仁歐珠對沼氣做飯深有感觸,他說:“過去家庭主婦整天要守著灶臺轉,現在不用了,她們被‘解放’了。”據次仁歐珠介紹,他們村在使用沼氣之前,一直用牛糞燒火,村民們四處尋覓牛糞,而且還得把牛糞貼在墻上曬干用來燒火,不僅浪費勞力和時間,而且牛糞燒出的濃煙弄得次仁歐珠經常眼紅嗓子疼。
記者在次仁歐珠家修建的太陽能沼氣池看到,連接沼氣灶的是一根白色的小管子,一直通到院墻外面的塑料大棚里。而太陽能塑料大棚里種著小白菜、土豆等蔬菜,菜地下面就是沼氣池。次仁歐珠說:“沼氣池里主要放牛糞、羊糞和豬糞等,秋天時再丟一些爛菜葉和綠草效果會更好,只要發酵一個月就可以使用了。”如今,次仁歐珠所在的白朗縣洛江鎮康莎村共有30戶建起了沼氣池,其中,建造太陽能沼氣池每家需要投入5000元左右,但他們只需提供場地和勞力,水泥、大棚等建筑材料和施工、安裝費用全由政府解決。
西藏能源研究示范中心主任拉姆介紹,在西藏建一座太陽能沼氣池前期費用在4000元至5000元,前期費用基本上靠國家扶持,目前,全區共有410戶農民率先使用了太陽能沼氣池。
“測算表明:建造一座10至12立方米的太陽能沼氣池,可為3至5口人家每年節約煤炭2噸左右。”據西藏能源研究示范中心工程師王守彪介紹,利用太陽能沼氣池不僅大大減輕農村勞動力,創造增收機會,同時對保護西藏的藍天碧水起到積極作用。
如今,西藏自治區政府在廣大農牧區大力推廣太陽能、水能、風能、沼氣等綠色能源,有效地保護了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目前,西藏成為我國建設集中型太陽能光伏電站最多的地區,共建有縣級和鄉級光伏電站近400座,全區共有30多萬戶農牧民使用太陽灶。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