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秋林指著節能燈說,一年下來電費都省下不少。

柴偉用廢紙制作小器物? 本組圖片均由記者 童迪 攝
少用一個塑料袋、少開一天車、不用一次性筷子……
家庭是兩型生活的“始發站”。至今,我省已有107個家庭被評為“全省兩型示范家庭”或獲得“兩型示范家庭提名獎”。他們不但是親戚朋友、街坊鄰里學習的楷模,獲得了精神上的贊譽,物質上也獲得了一定的獎勵。
兩型家庭
兩型家庭是以“崇尚儉約生活、倡導綠色環保、追求和諧幸福”為核心,以“提高資源效率、降低能耗水平;注重生態環境、踐行綠色生活;著眼和諧幸福、堅持文明守法”為主要目標,實現自身作為單個組織和社會成員全面落實“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家庭。
評選標準
“兩型家庭”評選標準由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兩型文化、家庭和諧四個部分組成,包括14個家庭標準體系設置定量指標,其中資源節約分指標6個,環境友好分指標3個,兩型文化分指標2個,家庭和諧分指標3個。
【細則亮點】
●用水:4800升/人/月
●用電:6-9月80度/戶/月,其他月份60度
●用氣:20立方米/戶/月
●夏季空調設置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18℃
●噪音白天控制在60分貝,夜晚小于50分貝
●家庭綠色植物≥1盆
●無磷洗滌用品使用率100%
●兩型知識普及、兩型活動參與100%
●違紀違法、鄰里爭吵為0
A
丁秋林,家住長沙市雨花區浦沅社區,
“長沙低碳生活第一人”
“我把珍惜一切當成了習慣”
煮面掐表40秒,一個無紡布袋縫縫補補十多年,廢紙做成手工垃圾碗,馬桶改裝得既環保又節水……65歲的丁秋林,家住長沙市雨花區浦沅社區。他和老伴的退休工資加起來有3000多元,兒女都是小康之家,可他節水、節電、節油、節氣甚至省肥皂、省塑料袋,被大家公認為“長沙低碳生活第一人”。可他笑著說:“常將有日思無日,珍惜一切已是我的習慣。”
掐表40秒煮面
一葷一素一湯必“光盤”
早上6點半,老丁晨練完畢,洗把臉,把水倒進大塑料桶,洗菜的、擦桌子的水每日都積攢著“二次利用”。堿水面是固定早餐,老丁還有個特殊習慣,面一下鍋,他就開始看表,20秒、30秒、40秒,“啪”,關了爐灶就開始撈,他說:“這時面條最勁道、爽滑,還節省煤氣。”
午餐也只有他和老伴吃,標準永遠是一葷一素一湯。晚餐兒子、兒媳來吃飯,菜添到五六道,但餐餐“光盤”,從不浪費。
從不用塑料袋
手動除霜,常洗空調
老丁去買菜,總提著一個洗得泛白的藍色無紡布袋,上面密密麻麻的針腳看得出已有些年月。他說:“長沙人開始時興用塑料袋時,我們就拎著它,縫縫補補十幾年了舍不得丟。”
水瓢用破了,他改了當花灑澆花;肥皂快用完了,他泡著做肥皂水;晚上上廁所,他借小區長明的路燈。每次隨手收到的廣告紙、舊臺歷,老丁都會收集起來讓中風的老伴做手工,疊成小紙碗裝食物殘渣和小垃圾,家里從來不用塑料垃圾袋。
冰箱每年手動除霜兩次,空調翅片和濾網也常拆下來洗,他說:“這樣制冷效果更好,還節約電。”
小算盤
老丁家常住人口2人,全家年人均用水量90立方米,比長沙城市居民年人均用水量173立方米節省了83立方米。若長沙市700萬常住人口都能比照老丁家的人均用水,一年節水高達5.81億噸,以長沙日均用水量140萬噸計,全市人民能多用一年兩個月。
柴偉,家住株洲海創明珠小區,
獲評“湖南省兩型家庭”
5口之家月均只用16.5噸水
去年,株洲有4戶家庭獲評“湖南省兩型家庭”,柴偉家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個殷實的五口之家,住在株洲海創明珠小區。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日子卻過得非常節儉——洗菜、洗衣的水一滴也不浪費,全家月均只用16.5噸水。
洗完衣的水用三道
洗碗洗一半就關氣
“洗衣機里流出的水,用桶接住,第一道水用來澆花,后面兩道水留著拖地,拖完地后和淘米水、洗菜水一起用來沖廁所。”盛水的器具在柴偉家隨處可見,陽臺上,五六個盛滿水的盆和桶,高高低低地擺放在一起。
“打開熱水器洗碗,水龍頭里不會馬上流熱水,直接放掉太可惜了。我們就先用水壺接了冷水,待水熱之后,再來洗碗。洗到一半時關掉熱水器,水管里的熱水還能繼續流,還可再放出一盆熱水。”柴偉說,這樣可以節省至少20%的天然氣。
親朋鄰里效仿都在踐行“兩型”
在家人的影響下,柴偉的小外孫女也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為了留下來關燈、關空調,小女孩經常是班上最后一個走的;因為害怕“森林就快沒有了”,她舍不得用草稿紙,她告訴同學:“草稿紙先用鉛筆寫,再用圓珠筆寫,也可以節省。”
在柴偉的帶動下,小區里形成了一股“兩型熱”。鄰居何芝英和老伴兩人在家,夏天很少開空調,出門隨手關燈,還經常教育在外做生意的兒女:“抽紙一次只要抽一張,擦個手要扯五六張,這是浪費資源。”
小算盤
株洲市常住人口385.56萬人、106.38萬戶,平均每戶家庭的人口為3.38人。市區人口約105萬、31萬余戶。如果城區每個家庭每天節約一度電,一年就能節約1.13億度電,節約電費6500多萬元。
兩型剪影
兩型理念走進千家萬戶
中南大學退休教師彭世英一家被評為“長沙市十佳兩型示范家庭”,他說:“小時候,母親教育我們,浪費糧食是要被雷公劈的,現在生活富裕了,我也不允許孩子們浪費一粒糧食。”偶爾,在校園里看見個別孩子用饅頭打仗,他總會上前制止。
2009年開始,我省發布了兩型家庭評選標準,舉辦兩型家庭知識競賽,參加人次達25萬人。省兩型辦編發的兩型知識宣傳手冊在市民中廣為傳閱,各種現場觀摩、培訓、交流受眾10000多人次。
全省有1700多萬家庭重新拎起了菜籃子、布袋子買菜;他們使用節能燈,主動安裝節水器具。長沙人丁秋林在抽水馬桶中放置礦泉水瓶減少水箱容積,每月可節水200升;湘潭人劉銳在自家樓頂建光伏電站;岳陽人張建設義務回收洞庭油污上十年……
如今的湖南已形成了家庭→社區→更多家庭、家庭→學校→更多家庭、家庭→機關→更多家庭的兩型正能量傳遞接力。
記者手記
我們終將追回那個碧綠的世界
以前,我們不知道什么叫霧霾,現在不僅知道了,還深受其害;以前,我們不知道什么叫重金屬污染,現在知道了,可湘江的水已不能直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我們都知道,曾經我們錯了……
少開了一天車,或節約了一桶水,或在陽臺上擺放了一盆綠色植物……生活因點滴而改變,綠色因舉手而增多,我們終將追回那個碧綠的世界,因為我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