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引攤入市,白天永安路不見了占道經營。
夜晚,永安路上的“明通夜市”讓商販們有了謀生的地方。記者李海曦攝
速讀 從昆明“城鄉清潔工程”開展至今,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環境衛生時而反彈、占道經營屢治屢彈、城市牛皮癬難以得到有效治理等情況依舊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城鄉清潔工程深入推進的“頑疾”。如何徹底整治這些“頑疾”,昆明市官渡區和東川區都對癥下藥采取疏堵結合的方法,并取得了成效。
對癥下藥治“頑疾”
亂扔垃圾:成環境質量最大絆腳石
“垃圾,每天都是這樣多。”李桃珍說,魚翅路口的夜市攤子每天產生的垃圾足以裝滿一輛小型垃圾車。更讓人無法釋懷的是,這里的垃圾堆放是雜亂的、無序的,連人行道和綠化帶里都是。
對于李桃珍等環衛工人來說,垃圾的無序堆放增加了工作量,也破壞了他們的勞動成果;而對于生活在周圍的群眾來說,垃圾的亂堆亂放則影響了生活環境,甚至可能導致一些衛生隱患。
“城區主要城市小區及道路周邊的衛生情況已經明顯改善,現在最難整治的就是城中村及城郊結合部。”市數字城管監督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如吉興集、黑林鋪等地段,多次在同一個地方發現成堆垃圾。
“城市牛皮癬”:治理成本高懲處難
每天上午,盤龍區環境監督員李煥珍都要帶著自制的小鐵鏟,提著水、油漆沿著拓東路巡查幾遍,她的職責就是清除各種小廣告。但她的清理速度還是跟不上“城市牛皮癬”產生速度。在阻止張貼小廣告或是噴繪小廣告的時候,還會遭遇暴力威脅。她記得最清楚的是在延安醫院附近看到一個20來歲的年輕人正在往墻上貼廣告,她就前去勸阻,結果對方不但不聽,還惡語相向,威脅說:“少管閑事,不然吃不了兜著走。”
這種情況,在官渡區小板橋街道的環境衛生監督員看來也很正常。張志明是街道聘請的“專家級”衛生監督員,“他們貼一張小廣告,只要三秒鐘,我們清除一張最少也需要5分鐘。”小板橋街道城市建設與管理科科長丁惠芳說,大量“牛皮癬”出現的背后,意味著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據不完全統計,小板橋街道每年投入清除小廣告的費用約20萬元。
占道經營:屢治不好引攤入市遭拒
對于做水果生意的王大學來說,國貿中心附近的道路是最好的經營地點。這里每年近百次的大型會展,總是為小販的生意提供超高人氣。今年南博會期間,王大學放棄“打游擊”,他主動參與到了關上街道的“引攤入市”隊伍中,但他周圍還有不少人堅持“打游擊”。
關上街道城管科負責人田靚偉坦承:小販的生存需求是客觀存在的,而且也是必須考慮的。“引攤入市既能解決城市管理問題,又能給小販提供必要的生存環境。”但是很多小販認為引攤入市點不是自己理想之中的地點,出現惡意抵抗,一度讓引攤入市工作陷入僵局。
小販為什么占道經營,為什么抵制引攤入市,這是所有城市管理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整治占道經營
官渡區 找“好”地點引攤入市
昆明火車站附近,曾經有一條因占道經營而出名的街——永安路。這不僅是讓官渡區政府最為頭疼的街,也是最能集中反映城市管理者與小販之間矛盾的地方。
占道經營不但污染環境、阻礙交通,還嚴重干擾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市、區、街道多次接到市民類似投訴。
同時,占道經營的小販也提出來,占道經營是為生存計,實屬無奈之舉。如果政府能夠提供一個既不影響市容環境,而且又能保障收入的地方,他們也愿意找個固定的地方經營。
要考慮小販的生存問題,也要考慮市容市貌,不占用城市主干道、廣場,不能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
為此,太和街道將永安路的北京路到明通路約300米長的路段作為引攤入市地段。這一路段服務行業多,有大型商場3個、小超市2家,還有多家賓館酒店餐館,完全可以滿足小販需要;同時,路邊只有兩棟居民樓,對居民的影響也較小。
今年6月1日晚,擁有26家經營小炒、煮品、小吃、燒烤等夜市攤點的明通夜市正式開門營業。與此同時,太和街道轄區內各路段擺攤的小販紛紛主動要求入駐,該路段也成為“城鄉清潔工程”特色美食夜市,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治理“城市牛皮癬”
東川區為小廣告找個去處
東川找到了一個治理“城市牛皮癬”行之有效的辦法。
以前的東川城區,小廣告也曾鋪天蓋地,一棵電線桿上最多的時候可以找到上百條小廣告。但如今在東川的街頭,卻基本看不到隨意亂貼的非法小廣告。這是為什么呢?
答案是“疏堵結合,公司化管理小廣告”。說起來簡單,但是如何做呢?
首先引進宜良卓星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東川分公司來市場化運作管理小廣告,在城區人流量較大的東西南北新橋河、桂苑街、防疫站、春曉路、白云街、南郊、水務局旁共設置了七塊張貼板面,有償為群眾提供了100余平方米的合法傳播渠道和場所,從源頭上減少了小廣告的胡亂張貼或者噴繪。
同時,東川還建立亂噴涂、張貼小廣告有獎舉報制度,設立獎勵基金,利用新聞媒體發布亂噴涂、張貼非法廣告舉報電話。對通過舉報人提供的線索,舉報案件經過調查屬實并對違法行為實施處罰的,將對舉報人給予獎勵。這就增加了群眾支持率和參與率,整治效果自然較好。
就這樣,看似簡單的舉措,卻解決了“城市牛皮癬”的難題。
這樣的措施,同樣可以放在整治垃圾亂丟亂放的行動中,加大宣傳,引入監督獎勵機制和懲處力度,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垃圾也就不會亂堆亂放了。
當然,這樣的舉措也可以放到引攤入市中。加強宣傳的同時,對個別態度惡劣甚至挑釁、影響社會治安的小販,堅決予以取締;同時,強化日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在找好引攤入市點的同時,也可以緩解占道經營帶來的社會治安問題。 記者趙書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