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截止2005年底,全國已經有200多個城市對燃放煙花爆竹放開了限制,有的是全部放開,有的是有條件限制燃放。在31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中,已經有8個城市完全放開,有15個同北京市一樣,是有條件限制燃放。這一舉措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普遍歡迎。
繼承和創新春節燃放煙花爆竹風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它可以滿足和豐富廣大民眾的春節文化生活。燃放煙花爆竹之所以能世代相傳,歷千百年而不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能夠使人們增添歡樂氣氛、表達美好愿望和增進親人感情;二是表達人們除舊換新和祈求吉祥平安、家業興旺的美好愿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活動及其文化涵義已經深深滲透到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成為人們普遍存在的社會文化心理,并成為人們對春節活動的一種期待和渴望。
其次,它對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維護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中華文化如果喪失自己的民族特色,將會成為西方文化的附庸。傳統文化具有認同、凝聚、整合、區分、教育等功能,具有重要的存在價值,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可以通過舉辦傳統活動吸引外國游客。
不過,傳統的煙花爆竹有不少弊端:一是容易引起火災;二是容易傷人,尤其是小孩;三是造成環境污染。為消弭煙花爆竹的安全隱患,使這一傳統的習俗世代相傳,特建議如下:
一、以創新的思維看待煙花爆竹。
傳統的燃放鞭炮是與傳統的居住環境相適應的。古代人口少,居住分散,即使在城市,也不像現在這樣擁擠,煙花爆竹應該不會造成多大的危害和污染。任何一種文化現象,完全沿襲傳統的方式不能適應當代大城市生活環境。只有進行創新和變革,傳統文化才能恢復活力,才能夠長期延續下去。春節燃放煙花爆竹也一樣,也應該通過創新來繼承。
二、運用高科技,研制無公害煙花爆竹。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應組織有關企業和科研人員,運用高科技對煙花爆竹進行一定的改良,發明一批適合在現代城鄉燃放的“無公害”的煙花爆竹,即研制不會傷人致殘、不會引起火災、污染較小的煙花爆竹。
來源: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