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中和水質凈化有限公司前身是原萊蕪市污水處理廠,包括城西第一污水處理廠和城南第二污水處理廠兩個大型污水處理系統,投資總額達到9127萬元,設計日處理污水能力8萬立方米。目前,日處理污水達5.5萬方,使萊城80%以上的生活污水達標排放,城市污水處理率全省第一。該公司經過處理的污水排出后,清澈見底。技術人員說,COD在線監測顯示,每升COD含量小于60毫克,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巨大的污水處理投入,耗費人力物力,且將產生的廢水白白排掉,造成了巨大浪費。2002年,萊蕪市投資780萬元,在第一污水處理廠新上中水回收設備,每天可產生中水2萬余方,僅每天向泰鋼供水8000方的中水,每年可為兩家公司增加600萬元的效益。據公司技術人員高衛忠介紹,目前,投資3300萬元的城南中水項目已經通過省發改委報批,下一步為萊蕪電廠日提供2萬方供水計劃將成為可能,如果按現行中水價格計算,僅此一項,可使雙方年增加效益近千萬元。
污水處理完成后,剩余的污泥又成了一大難題。目前萊蕪日生產污泥達到80噸,傳統的方式是挖坑填埋,不僅增加成本,而且造成二次污染。為解決這一難題,去年以來,他們與德國再生資源公司合作,采用倉體生物發酵形式,將污泥轉化為有機肥料。目前,中和水質凈化有限公司已先期投入36萬元的實驗經費,由德國再生資源公司提供活性生物菌種,研制結果將在10月底前完成。活性菌研制成功后,該公司將投入肥料生產,達到日處理污泥50方的規模。來自萊蕪市農科所的消息說,這種肥料具有有機質含量高、土質疏松等特點,是理想的花肥和作物用肥,該所將首先選用。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