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創造性地將聽證制引入環保信訪處理,不僅解決了久拖不絕的環境難題,也為全國環保信訪工作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雖然還要在機器的轟鳴、惡臭的空氣中至少生活兩年,但是江蘇省泰州市海光小區居民、65歲的金萬中老人的臉上已經是愁云漸散,因為污染企業兩年內就會搬遷,重享清潔寧靜家園的希望就在前面。
而屢被金萬中等居民投訴的唐仁公司總經理宗鼎祥,雖然說起搬遷覺得委屈,但他也坦言,搬遷不僅是一種解脫,也給了企業發展的機會。搬遷后一期廠區的面積就將增加一倍,企業將重新規劃,大踏步發展。
海光小區和唐仁公司,是江蘇省泰州市環境信訪領域一對糾纏了整整16年的“老冤家”。而今了結這一恩怨的,正是國內第一個環保信訪聽證會。
環保信訪聽證會解難題
企業將搬出居民區,16年糾紛一“招”解
“廠方長期置百姓意見于不顧,讓我們深受其害,希望政府監管部門對他們的污染行為嚴厲處罰,還小區居民一個安全、潔凈的環境!”
“公司一直堅持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環保,進行了大量投入,所有生產標準都符合國家規定,說我們貽害居民,請拿出令人信服的依據!”
針尖對麥芒,在聽證會上,這樣激烈的交鋒持續了兩個多小時。
雙方的沖突由來已久。唐仁公司創辦于1970年,原系西郊鄉鎮辦企業。海光小區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自從90年代初小區居民大量入住,相隔僅四五米的居民區與廠區的矛盾一直沒有間斷過。
“我參加的環境上訪就不下10次,雖然環保部門的同志已經很努力,可是居民的生活環境并沒有得到改善。”金萬中老人表示。“應該說,唐仁公司的排放基本達標,偶爾有超標的行為,我們都進行了處罰。但是因為廠區、居民區距離實在太近,因此環境問題在這里成了不可調節的矛盾。”泰州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局副局長陳玉琴說。
一邊是無辜的居民,一邊是守法的企業,每一次接到批復回來的上訪信,泰州市環保局長孫耀燦總是很犯難。“我們能做的是督促企業按照高標準排放,但是到了這樣的地步,已經不是我們環保局能夠解決的了。”
必須有創新的思路!泰州是全國著名的信訪工作先進城市,信訪局長張云泉更是家喻戶曉。今年4月28日,環保部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八易其稿后出臺了《泰州市環境保護信訪聽證處理暫行辦法》,希望通過召開聽證會的形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意見,及時有效地化解一些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案例。
在經歷了近3小時的唇槍舌劍之后,第一次的環保聽證有了最終結果――聽證員合議認為,只有唐仁公司另行選址搬遷工廠,才能徹底解決環境污染糾紛。
讓信訪聽證結果見實效
企業治污提到政府層面,多部門協調解決疑難
按照泰州市紀委書記陳國華的說法,聽證會為信訪人和被信訪人提供了一個溝通平臺,有利于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將解決企業的污染問題提到了政府層面上,有利于形成多個部門協調解決問題的局面。
聽證會結束了,但是問題的解決才剛剛起步。在最終形成的聽證意見中有這樣一段表述:“唐仁公司要實施搬遷,自身面臨的搬遷困難一是老職工多,不愿搬遷;二是外貿企業不能停產,要協調生產與搬遷的工作;三是搬遷選址需要協調;四是搬遷資金缺口較多。”
聽證意見認為,要盡快實施搬遷,前兩個方面困難應由唐仁公司積極做好工作。后兩個方面困難建議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土地政策與資金上給予扶持,才能將唐仁公司的搬遷工作落到實處,并建議和要求唐仁公司力爭盡快完成搬遷。同時,聽證意見還要求,在實施搬遷前,唐仁公司要一如既往地抓好自身環境管理工作,確保穩定達標排放。
按照初步測算,唐仁公司整體搬遷需要資金8700萬元,泰州市國土局首先表態,唐仁公司原有土地上市的大部分資金(大約6000萬元)返還企業用于整體搬遷。唐仁公司所在的海陵區政府已經決定,在稅收、土地收益等方面對唐仁公司進行扶持,政策細節將在中介機構評估后盡快出臺。
“財政撥款決不可能,政策雖然要扶持,但是企業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即使貸款也要搬遷。通過聽證會,我們也想給污染企業一些警示,誰污染,誰治理,企業的社會責任決不能丟!”孫耀燦的態度非常堅決。
減少環境信訪事件須治本
企業污染必須提前把關,聽證“特效藥”不是“萬能藥”
第一個環保信訪聽證會開過之后,泰州下屬的靖江市分別就宏發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和天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的環保信訪問題舉行了聽證處理會,姜堰、泰興、興化市的環保信訪聽證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一時間,信訪聽證這劑特效藥在泰州顯現了非常好的效果。國家環保總局也將泰州作為試點,準備在全國推廣其環保信訪聽證的經驗。
然而,在一片贊揚聲中,記者卻聽到了泰州冷靜的聲音。據泰州市環保局紀檢組長何如松介紹,一個聽證會的召開,首先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行政成本相當高。此外,一個聽證會能否取得成功,需要經辦人有很強的責任心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因此,聽證會只能適用于那些重大、復雜、疑難的環保信訪案例,而一般性的投訴是沒有必要采用的。
“特效藥不是萬能藥!”泰州市市委書記朱龍生一語中的。“善待百姓”一直是泰州工作所遵循的一個原則,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在發展中優先考慮環境,要將環境污染對百姓生活的影響降至最低,這樣才能有效減少環境信訪事件的發生。
基于這樣的思路,環保部門與紀檢部門的同志相互配合,連續3年深入開展整治企業違法排污專項行動。3年來,全市共列出掛牌督辦案件170件,涉及企業1117家,僅去年的專項行動中,全市就投入治污資金近3億元。
興化的戴南鎮是全國聞名的不銹鋼之鄉,原先分散的酸洗工序廢水直排,環境信訪事件不斷,居民們甚至把污染的黑水倒進了干部們的茶杯。經過集中整治,鎮內大部分河流的水質已經達標。“我們現在安居樂業,再也不用想辦法去政府鬧了。”戴南鎮史堡村居民李綿漢感慨地說。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