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群眾舉報,南四湖自然保護區內有人非法買賣野生保護動物。”16日早上天還沒亮,40多位執法人員趕往微山縣驩城鎮。趕到被舉報地,發現這里原來是當地的一個湖產品市場。攤位前拴著大大小小的籠子,籠內各類雁鴨撲騰著翅膀欲掙脫。一個籠網內的兩只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綠頭鴨,像是受了驚嚇緊縮在一起,籠內散落著因掙脫被刮下的羽毛。
一攤販的筐子內,擺放著已死亡的十幾只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黑水雞,還有一些身形較小的幼鳥,耷拉著頭也已死亡。“這是誰的攤子?從哪里弄來的野生保護動物?”面對執法人員詢問,攤販只說是有人來送貨,稱并不知是野生保護動物。
長耳鸮、珠頸斑鳩、紅骨頂雞……陸續有野生保護動物被解救。一攤販魏某告訴記者,這些野生動物都是捕獵者送到市場上的,一只紅骨頂雞進價約40元。“這些野味大多賣給過路人,他們也不認識,一只賣100元到150元不等。”攤販口中一句“野味”,道出對保護動物生命的無視和對生態保護的無知。
執法人員現場解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活體100余只,死體近200只。隨即將健康的野生保護鳥類現場進行了放飛。當籠網一打開,被困的鳥兒便展翅而飛。
“這幾年,隨著南四湖自然保護區環境的逐漸改善,來此遷徙停歇或是久留的鳥類越來越多,現在正值候鳥遷徙季,也是非法捕獵的高發季節。”濟寧市南四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會省說,這次集中整治只是系列專項行動之一。下一步還將全面打擊非法捕獵、販賣野生保護動物的不法分子,為前來遷徙和久留的鳥兒,創造安全適宜的嬉戲家園。
獵鼠功臣貓頭鷹也成“籠中困禽”
在解救現場,一只困在籠網內的長耳鸮(即貓頭鷹),引起執法人員注意。這一捕鼠益鳥,用本該抓害蟲的利爪拼命抓扯著籠網、掙脫著,大大圓圓的黑眼睛直勾勾盯著前方。
販賣長耳鸮的攤主扔下攤子不見了蹤影,執法人員將其解救后放在車內等待放飛。“長耳鸮不僅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還是滅鼠的大‘功臣’。”濟寧市林業局野保站的專家說,每只長耳鸮成鳥夏季能捕捉老鼠千余只,能很好的助于人類控制鼠害。此外,它還會捕食金龜子、蝗蟲、螻蛄等害蟲。
“這樣的益鳥竟也有人去獵捕,真是無法理解!”執法人員打開籠網,準備將它放飛,而長耳鸮鉆出來卻一動不動。擔心再被別人獵捕,執法人員驅趕著想讓它飛走,而身為猛禽類原本活躍無比的長耳鸮,卻始終飛不起來。
細心的專家發現,它的右側翅膀似乎已張不開,原來是在被獵捕時受了傷。身形并不大的長耳鸮立在蘆葦叢里,飛不起來也走不動,看著很讓人心疼。執法人員決定將長耳鸮帶回去救護,等傷好之后,再放飛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