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從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海管理局獲悉,珍稀植物四合木正在遭受兩種分別叫“紅緣天牛”、“虎天牛”的蛀干害蟲侵蝕。有生物專家稱,這兩種害蟲可能對四合木造成滅絕性危害。
據管理局趙局長介紹,今年7月,天津師范大學的一位教授帶領學生在四合木核心區進行生物研究時,意外發現了這兩種蛀干蟲害。隨后,管理局工作人員立即會同專家在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海轄區四合木核心區、工業控制區和珍稀植物繁育區
有生物專家預測,根據“紅緣天牛”的生物學特性,幼蟲的暴食期將在明年出現,屆時大量四合木植株會干枯甚至死亡,后年將出現成蟲的大爆發,屆時將使更大范圍內的四合木受到威脅。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保守地估計,成蟲大爆發的一年后,四合木核心區內將可能不再有冠幅大于
據悉,四合木遭受天牛侵害的情況為首次發現,需結合烏海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四合木的生理特性,從化學、物理和生物防治等多方面對成因、防治作進一步的研究。目前,該局已向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緊急通報了蟲害情況,希望各方面專家能盡快對植物界中的“大熊貓”四合木進行“會診”,以尋求一種經濟、長效、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的防治方法。
另據報道,日前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烏蘭布和沙區已經成功繁育了這種珍稀植物。據了解,四合木物種繁育保護由磴口縣烏蘭布和沙區珍稀瀕危沙生植物繁育中心實施。如今,科研人員采用扦播直播、幼苗移栽等技術繁育的11畝2萬多株四合木長勢喜人,成活率達到了85%以上。四合木為草原化荒漠區強旱生小灌木,是我區境內唯一的特有植物,也是1.4億年前古地中海孑遺種,被學術界贊譽為植物中的活化石。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由于長期過度放牧、人為濫采以及不盡合理的生產結構與工業布局,使得四合木瀕臨滅絕。四合木的繁育成功不僅對四合木的保護推廣和烏蘭布和沙區防汛固沙保持水土、美化綠化具有積極的作用,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我們在保護植物的同時,也必須注意繁育和發展,僅僅有保護措施是不足以維持生態平衡,環境遭到破壞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與破壞相對而言我們必須進行建設,才能真正保護我們所生存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