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后對經濟利益的殷切期許也是可以理解的。有實事證明,安陽殷墟申遺啟動以來,游客增長非常迅猛。如果只把眼睛盯在經濟效益上,而忽視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就太短視了。
文化遺產缺乏保護而帶來的負面效應立竿見影。據報道,張家界挨黃牌警告后,為保住稱號而進行的整改工作花費共計10億元,比已獲得的經濟效益高出數倍。
除了好好保護,商文化旅游帶值得人們期許。商文化散落在鄭州、新鄉、安陽,鄭州的商城遺址、新鄉的牧野古戰場、衛輝的比干廟、淇縣的朝歌、還有湯陰的里城,這些零散的景點,引不起人們的重視?,F在有了世界文化遺產殷墟,就像有了條串珠的紅線,可以將這些零散的景點串起來,成為一條游客了解商文化的最好旅游線路。
一百多年前,殷墟甲骨被當地農民拿去當藥材賣,由此揭開了甲骨文歷史大發現的第一幕;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殷墟以其在人類文化遺產中的重要地位,當之無愧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懷著對人類文明的敬畏,我們期望殷墟不再重走其他世界遺產地過度商業化的老路,更期待殷墟能帶來河南文化旅游的加速度。
知識小鏈接:
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后期的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殷墟占地面積約24平方公里,大致分為宮殿區、王陵區、一般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和奴隸居住區。古老的洹河水從市中緩緩流過, 城市布局嚴謹合理。從其城市的規模、面積、宮殿的宏偉,出土文物的質量之精、之美、之奇、數量之巨、可充分證明它當時不僅是全國,而且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87年在古老的洹水岸邊修建了殷墟博物苑。它占地100多畝,就建在殷墟的宮殿區遺址上。它是依照甲骨文的“門”字形,用幾根雕有商代紋飾的木柱和橫梁結構而成。苑中建筑由著名的古建筑家設計,嚴格地構筑在原建筑的遺址上。每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頂,夯土臺階,檐柱上雕以蟬龍等紋飾圖案。 殷墟博物苑不僅展現了殷代王宮殿堂的布局與建筑,而且還具有園林特色。同時,它也是集考古、園林、古建、旅游為一體的勝地。
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