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達標期限不足3個月 僅13%的企業完成治理任務
在今天舉行的2006年四川省工業污染源綜合整治督查會上,139家重點污染源企業代表被“請”到了會場,接受省政府的“敲打”。
按慣例,這只是環保部門的內部會議,這次之所以把企業叫上,是因為四川省政府想當面給它們提個醒:省政府定了的事必須落實,定了期限就一定要按期完成,否則將依法實施關停和相關制裁。
3月20日,四川省政府下發通知,要求全省139家重點污染企業在10月31日前完成污染治理任務,現在距達標期限不足3個月,卻只有13%的企業完成治理任務,還有10%的企業仍處于制定方案的階段。
這些被列入了2006年省級限期治理名單的企業,有不少是抱著得到“寬限”的希望而來。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攀鋼”)所屬的發電廠也在限期治理之列。坐在臺上的攀鋼副總經理周一平快要結束發言時,特意湊近麥克風,降低音調,向省領導提出請求:在公司個別的污染治理項目上,懇請省政府給予適當的時間寬限。周一平說,如果停產治理,發電廠將無法完成省電力調度中心下達的發電任務。
四川省副省長劉曉峰隨后的總結發言,多少讓周一平有點兒失望。劉曉峰給在場的139家企業提出剛性要求:堅持“污染治理目標不動搖,按時保質不動搖,治理任務完成不動搖”。也就是說,攀鋼很難得到“適當的寬限”。
省政府及環保部門試圖給這些企業制造壓力。一些企業負責人躲著媒體、回避采訪,省環保局工作人員就幫記者認人,甚至給記者出謀劃策,在對方必經之路上“設卡”堵截。
嘉陵成都電廠總經理張治安接受記者采訪時抱怨:要在規定期限完成治理任務幾乎不可能。金頂集團則稱“深感時間緊,任務重”。
類似的理由其實去年就被嘉陵成都電廠用過,當時省政府對該廠“放了一馬”,該廠卻仍舊“無動于衷”——雖然于今年7月18日舉行了脫硫設施工程奠基儀式,工程建設仍無實質性進展。劉曉峰今天在會上點名批評了嘉陵成都電廠。
劉曉峰希望污染企業亡羊補牢,打消僥幸心理,“把前段時間的被動接招,變成現在的主動迎擊”。
四川省環保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省政府制定的整治期限是經過科學計算的,只要企業按照規定執行,不會來不及,“一些企業抱怨時間緊,為什么以前不抓緊呢?”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