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展示地里干癟的茄子
重慶市9日發布了首次干旱紅色預警后,市水利局昨日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組織抗旱專家,分成12個工作組,奔赴20多個干旱嚴重的災區組織抗旱。
目前,持續干旱已造成部分地區飲水受影響,忠縣、武隆、彭水3縣超過135萬人出現臨時飲水困難。
3縣六成人口飲水難
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透露,到目前,我市40個區縣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旱情,18個區縣為特大干旱。
市水利局組織的工作組奔赴區縣后,將了解當地旱情,指導災區抗旱減災。
出現臨時飲水困難的忠縣、武隆和彭水3縣,缺水人口占縣人口60%%以上,目前當地正在積極想辦法,解決老百姓的飲水難題。
忠縣:成立送水辦
忠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有關人士介紹,忠縣從5月14日出現旱情,為60年一遇。
最近5天,忠縣的最高氣溫將達到41℃。而根據天氣預報,這種干旱還將持續十多天。持續的干旱,讓忠縣缺水人口達到了61.8萬人。
7月19日,忠縣開始啟動第一批送水鄉鎮,由于要求送水的鄉鎮越來越多,7月20日不得不啟動第二批送水鄉鎮。該縣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送水辦。目前,每天有十多輛送水車在忠縣各鄉鎮之間奔波,以緩解60多萬人的臨時飲水困難。
武隆:供水能保26天
武隆縣的干旱已經持續了60多天,雖然沒有1991年的干旱持續的時間長(1991年干旱長達91天),但造成的影響卻遠遠超過了當年。
武隆縣防汛抗旱指揮部一劉姓主任說,目前武隆縣出現臨時飲水困難的人口已經達到了35.4萬人,水庫能放的水已經全部放完了,部分鄉鎮已經開始限時供水。而供給縣城的水量僅有150萬方,最多能供給縣城居民使用26天。
不過該人士表示,根據天氣預報,干旱還能持續十多天,因此縣城用水應該沒有問題。
彭水:開始分區域供水
彭水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稱,彭水遭遇的干旱為30年一遇。缺水的鄉鎮已經達到9個。對這9個鄉鎮,已開始由送水車送水。
彭水縣城目前也有2000多人開始出現了缺水,部分地區已經實行分區域供水。
相關新聞鏈接
重慶77.53%面積干旱 發布全國首次干旱紅色預警
重慶有18個區縣遭遇了特大干旱。9日下午,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干旱紅色一級預警。據稱,這是重慶市首次發布的干旱紅色預警,在全國也屬首次。
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稱,重慶今年干旱達到了一級紅色預警標準,全市77.53%的面積遭遇了干旱襲擊。到9日,全市所有40個區縣(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旱情,608.86萬人、583.55萬頭牲畜出現了臨時飲水困難,受災農作物面積達1085.95千公頃。旱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2億元,其中農業經濟損失16.2億元。
四川46個縣發生嚴重干旱 200多萬人飲水困難(圖)
四川11市46個縣發生嚴重伏旱,造成兩百多萬人飲水困難。最為嚴重的川北遂寧市遇遭五十年來未有伏旱,持續兩個多月。由于持續高溫,旱情越來越重,干旱造成遂寧農作物受災嚴重,累計直接經濟損失達3億多元人民幣。據氣象資料表明,該市6月21日至7月26日降雨僅為三十二點九毫米,是有氣象資料記載以來的最小值。截至7月26日,全市大春糧食絕收二十三點一萬畝,占播種面積的百分之七點七。
貴州高溫少雨發生旱情 70多萬人臨時性飲水困難
目前,閩粵等沿海省份受臺風影響,一些地區在抗洪救災,而地處內陸的貴州省卻高溫少雨,農作物受旱災嚴重,七十多萬人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
七月中旬以來,貴州降雨總體偏少,除黔南、黔東南自治州及安順市部分地區以外,全省大部分地區降雨偏少,其中遵義市和銅仁地區大部降雨量比多年同期偏少七成以上。與此同時,貴州北部、東北部平均氣溫達三十攝氏度,比多年同期氣溫偏高而至三度。
高溫少雨天氣導致貴州省旱情持續發展。目前,全省累計農作物受災面積達二百二十四萬畝,七十三萬多人、四十六萬余頭大牲畜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
來源: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