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彪
薛涌的評論文章一向比較理性,善于“擺事實,講道理”,給人不少啟迪和收獲。然而看過他最近的文章《啟蒙陷阱中的李銀河》之后,我不得不承認,他這篇文章過于情緒化,有失水準。
因性之名,李銀河的罪與罰
他的這篇文章是針對前段時間李銀河肯定多邊戀等言論招致大量網(wǎng)友“討伐”而做的。李銀河在7月21日江蘇電視臺“七夕東方情人節(jié)”文化論壇上對“多邊戀”、“一夜情”、“亂倫”等敏感問題持肯定態(tài)度;而在8月3日接受《青年周末》采訪時,李銀河卻表示自己“還是喜歡傳統(tǒng)的一夫一妻。多邊戀也就是三人以上的性愛關系,它和一夜情都太鬧騰了,我個人是不喜歡的”,對此薛涌表示了批評意見。
薛涌的意見是:“既然李銀河受不了多邊戀,為什么不多講一講自己喜歡的一夫一妻的好處,講一講生死不渝的愛情?就算多邊戀有許多好處,難道不是那些身體力行的人更有發(fā)言權嗎?”
我認為薛涌的上述意見明顯情緒化,偏離了討論問題的理性態(tài)度。
其實對于薛涌的“質問”,從李銀河回答《青年周末》記者提問的答案中就能找到應對:
“我不喜歡的東西,不一定人家沒有這個權利。我必須尊重他們的權利。我遞交同性婚姻提案,就說我喜歡同性戀,不能這么講啊。難道我研究犯罪,我就喜歡犯罪嗎?”
“其實我想強調的,就是公民的性權利。作為一個公民,他有隨意支配自己身體的權利,這是人的基本權利。當它受到侵害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出來說話,是不是?”
從李銀河的如上回答中,不難理解她作為一名社會學研究員盡職盡責的工作態(tài)度。想像一下,如果李銀河作為一個研究員,研究了半天,得到的研究成果、交給社會的答卷,僅僅是以個人喜好向外界宣傳一番一夫一妻的好處、生死不渝的愛情,豈不有“徇私舞弊”之嫌?這樣的研究員是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需要的嗎?
一個人提倡某種生活觀念,其實跟他的個人喜好并不具有必然聯(lián)系,“身體力行更具有發(fā)言權”,并不代表別人沒有說話的權利,況且,發(fā)言權面前人人平等。
部分人之所以對李銀河的“前衛(wèi)觀點”義憤填膺,不外乎是怕這些觀點會引發(fā)社會地震。這多少有些杞人憂天。不妨想想,“聚眾跳舞”在國內初一出現(xiàn)時,也曾遭到一些人的撻伐,以為無視男女有別、敗壞社會風氣。
然而到了今天,社會不還是好好的嗎?什么時候爆發(fā)地震啦?同理,大可不必把李銀河的觀點視為洪水猛獸。淫者自淫,亂者自亂,講道德的繼續(xù)講道德,發(fā)議論的接著發(fā)議論。多元社會根本不存在“地震”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