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提高制造業環保標準
“一個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盡可能不破壞環境,這是最基本的社會責任。”董明珠說,但現實中,不少企業特別是制造業,在生產過程中根本就沒有考慮過環保問題,甚至為了利益最大化破壞環境。
董明珠說這話的時候,不免讓人想到:空調也是污染環境的元兇之一,格力這個著名的空調制造商,如何有資格談環保問題?據介紹,空調是我國最大的耗電產品,占到我國耗電總量的30%左右,發電主要以煤炭為主,燒煤對環境的破壞性很大。
“保護環境,企業要自律,應該加大環保投入,加快轉型升級和技術升級,盡可能減少資源消耗。我對格力技術人員說,只要對環保有好處的研發工作,不怕投入多,不怕不成功。”董明珠說,對政府而言,可以通過提高制造業環保標準來改善環境,比如國家出臺家電政策,電頻空調一律不準生產,只能生產耗能少的變頻空調。
冼潤霞:請關注農村水源保護
廣東省增城市沙頭村黨支部副書記、大學生村官冼潤霞代表從小在農村長大,看著曾經清澈見底的小溪逐漸變黑變臭,冼潤霞不禁發出了關注農村水資源的呼吁。
冼潤霞說,大家總是把目光集中在城市,而忽略了農村。“農村水污染,直接關系到廣大群眾的食品安全”。她通過調研發現,農村水源污染嚴重,與政府部門責任不清晰大有關系。她建議加強頂層設計,細化責任分工,并將農村水污染治理納入到干部考核制度中。
吳青:“先上車后買票”不可取
去年春節前,廣東有個工業園,所有陶瓷企業都因為沒有環評手續而面臨關門歇業。這件事對北京市金杜(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吳青代表產生了很大震動,她后來在調研發現,“不少企業項目環評采取了‘先上車后買票’,先建后批,邊建邊批,有的項目建成投產了,仍沒有環評手續”。
“將現行環評法傾向前置審批改為建立以事后監管為核心、以環評后監督為重點的體系,明確施工、建設、投產必須符合已申報的環評文件,不得先建后報、先建后批。”吳青說,新環評法應充分擴大公眾對環評程序的參與范圍、監督范圍、環評報告公開范圍,以符合現行環保法律體系的發展趨勢。